APP下载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和鉴定蜈蚣的挥发性成分

2018-08-31周柏松杨娜王亚茹李雅萌刘金平李平亚

特产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离子流萜类蜈蚣

周柏松,杨娜,王亚茹,李雅萌,刘金平,李平亚

(吉林大学药学院,长春 130021)

蜈蚣(Scolopendra)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又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材,在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临床应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功能主治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临床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1]。蜈蚣具有多种加工炮制方法,主要分为加辅料和不加辅料两大类,不加辅料的方法有生用、炒炙、烘焙、煨等,加辅料方法包括酒炙、油炙、醋炙、姜炙、葱汁炙、薄荷叶煨等。研究表明,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助于去除蜈蚣的腥臭味,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而且有杀菌解毒的作用,具体选择哪种炮制方法应视病症而定[2~4]。

现代研究发现,蜈蚣中主要的化学物质是蛋白质和组织胺类,还含有酶、糖类、脂肪酸、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5~8],此外还含Fe、Zn、Mn、Ca、Mg 等多种微量元素[9]。蛋白多肽类物质是蜈蚣的主要活性成分,这类蛋白多肽不仅来自于蜈蚣体内,在蜈蚣毒素中也含有多种[10]。研究表明,蜈蚣具有抗血栓[11]、抗菌[12]、抗肿瘤[13]、镇痛[14]、抗炎[15]、免疫功能调节[16]等生物活性。目前,对蜈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蜈蚣体内及毒素中的蛋白多肽类、小分子环肽类以及多糖类物质,未见对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报道。本试验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蜈蚣的挥发性成分,为中药蜈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蜈蚣药材由吉林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由吉林大学李平亚教授鉴定为动物少棘巨蜈蚣(S.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

1.2 仪器

固相微萃取装置、PDMS/DVB萃取纤维头(涂层厚度65m)(美国Supelco公司);5975-6890N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Agilent公司);FA1104N型电子分析平(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取蜈蚣样品1g,放入20mL顶空瓶中,密封。利用固相微萃取针萃取60min,萃取温度60℃,解析温度260℃,解析时间2min。

2.2 GC-MS分析条件

2.2.1 GC分析条件 色谱柱:气相毛细管柱(30m×0.25mm,0.25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保持3min,以10℃/min升温到280℃;进样口温度:260℃;载气:He(纯度 99.99%);柱流量:1.0mL/min;不分流进样。

2.2.2 MS分析条件 电子电离源(EI);电子轰击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采集模式为全扫描;质量扫描范围m/z 20~600;扫描速度150u/s。

3 结果

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和仪器分析条件进行实验,HPMSD化学工作站给出蜈蚣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图1);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吸收峰进行质谱扫描后得质谱图,经过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核对标准质谱图以及结合Kovats指数法对所检出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1。

图1 蜈蚣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Fig.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scolopendra

表1 蜈蚣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Tab.1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scolopendra by GC-MS

续表1

续表1

通过HS-SPME-GC-MS分析方法对中药蜈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所得总离子流图包含53个吸收峰,通过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核对标准质谱图以及结合Kovats指数法对所检出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50个化合物,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可知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5.03%,其中包括萜类化合物17种(33.52%)、有机酸类化合物5种(28.70%)、芳香族化合物5种(12.56%)、杂环衍生物6种(8.39%)、醛酮类化合物8种(8.25%)、脂肪烃4种(1.46%)、含硫化合物2种(1.50%)、其他类化合物2种(0.65%)。

研究结果显示,萜类化合物是蜈蚣挥发性成分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从蜈蚣的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17种萜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33.52%,是蜈蚣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一类化合物,其中以-姜黄烯(11.70%)-蒎烯(8.83%)、-甜没药烯(1.73%)、1 ,6 ,7-Cadina-4,9-diene(1.72%)、-倍半水芹烯(1.54%)、(R)-樟脑(1.38%)相对含量较高,除(R)-樟脑以外,其余均为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4 讨论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蜈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该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绿色的分析方法,其中,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相比具有快速、稳定、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对样品选择性高、重现性好,适合与大型分析仪器联用[17]。

蜈蚣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萜类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杂环衍生物等多类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故蜈蚣药材具有刺鼻腥臭气味;挥发性成分中主要为萜类化合物,有研究表明,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其中含量最高的-姜黄烯(11.70%)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18~20],-倍半水芹烯(1.54%)具有抗病毒、抗生育和抗溃疡等生物活性[21],(R)-樟脑(1.38%)具有镇痛作用[22]等,研究表明,萜烯类化合物还具有杀虫[23]、抗菌[24]、抗病毒[25]、抗氧化[26]、抗炎[27]等生物活性。通过对蜈蚣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蜈蚣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离子流萜类蜈蚣
超级秀场 我不是蜈蚣
基于静态累积法的极小气体流量测量研究
微电极离子流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大气环境对高压直流输电线的离子流场影响机理研究
三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榄形风车子萜类提取物对四种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天 敌
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中混源萜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