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者”无人船海试
2018-08-31海洋与渔业孔一颖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孔一颖
7月11日上午8时,“海洋地质八号”共享科考航次启动仪式前,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珠海云洲”)的“听风者号”多用途无人船率先登场。在海洋地质码头水域、“海洋地质八号”船尾附近,“听风者号”共完成 400米 ×200米测区水下地形全覆盖测量,测线总长约10公里,其中主测线约9公里,联络测线约1公里。
“本次任务中,‘听风者’搭载 T20P型多波束测量系统、wave master组合惯导系统和无线宽带全向通信天线,通过遥控基站发送测量任务,无人船自动控制以上仪器,自主完成水深测量并实时回传数据至基站。”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海洋事业部副总经理唐梓力介绍说。
“听风者号”在地质码头开展作业
“听风者”在复杂航道自主航行
据了解,按照任务需求,“听风者号”可搭载多波束、单波束、侧扫、ADCP等不同任务载荷,具有自主航行,可按照设定的间隔在指定海域面积范围内自动完成水下地形测量、水下地貌探测、流量测量、重力磁力场测量、水下目标物寻找等测量任务。
珠海云洲工程师张致力告诉记者,科考当天,“听风者”号在地质码头的作业情况表明,该无人船技术规格优良,在复杂航道内完成了布放回收,自主航行,任务区水下地形多波束测量等工作内容,船的整体航向保持性较好,边缘波束损失较小,噪点极少,对声学设备的噪声很低,所测数据质量优良,达到IHO44特优级标准,满足我国《海道测量规范》要求。
81条无人艇曾在央视春晚亮相
制造“听风者号”的珠海云洲,算是中国较早进入无人船艇技术的企业。被大众广泛熟知是在 2018年央视春晚上,画面中,世界最大规模的 81条无人艇在海上协同编队控制,画面极其壮观。
据了解,该表演对技术要求很高,珠海云洲布局攻关多项无人艇关键技术,打通了从自主控制、新型材料、远程通讯、系统集成和多艇协同的技术图谱。目前珠海云洲团队已经掌握世界无人艇“3+1”关键核心技术,即自主控制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综合设计技术加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技术。“其中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协同控制等多项技术多次被鉴定为国际领先。”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 8月,珠海云洲攻克公开水域全自主航行,仅比美军晚19个月。随后该技术经军方鉴定,自主能力达到美军4级,位列国际前三。
2019年或实现无人航运
近几年,随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际航运业巨头纷纷布局无人航运技术。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7年底,珠海云洲基于近十年的无人船研发及产业化的技术和经验,与珠海市政府、中国船级社、武汉理工大学四方联合启动建造全球首艘500吨级小型无人货船,这艘无人货船将于今年年底下水,预计 2019年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商业运营,开启无人航运之门。
此外,2018年 2月,由四方发起,海事局、招商局、中集集团等多方共建的全球最大、亚洲首个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正式挂牌。测试场将建立以船舶无人驾驶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平台,打造包括无人船海上测试场、自动系泊码头、海上通讯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满足不同型号无人船艇在多场景、多维度的试验和检测需求。“我们认为,在可见的未来,无人航运创新及产业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一张亮眼的名片。”唐梓力说。
观看无人艇实时操控基站及探测回传数据
呼吁为国产设备创造应用环境
在7月12日“海洋地质八号”科考活动的技术交流会上,全程参与科考任务的唐梓力发表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当前我国国产海洋装备面临着产业化程度不高、海上工作性能不够稳定等问题,其发展现状远无法满足我国海洋环境与资源的观测、探测需求。
“这导致了国外海洋仪器设备以高昂的价格占据着我国大部分市场,既增加了海洋环境观测、探测成本,又严重威胁着我国海洋环境的信息安全。”他说,海洋仪器装备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定型及产品化,必须经过大量试验与测试。而国内主要的海洋调查单位,又因国产设备尚未达到国外性能等原因,较少尝试应用国产产品,导致我国国产海洋装备缺乏产业应用环境,产品完善成熟期较慢。
“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海洋仪器装备从实验室试验走向海上现场实际应用,成为制约我国自主海洋装备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
对此,唐梓力建议,相关部门能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如对使用单位采用国产海洋设备进行补贴等,鼓励使用单位尤其是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创造条件为国产海洋设备提供更多实验和检验机会,或更多尝试应用国产设备进行海上作业生产。
“希望通过多种方式,能够拉动海洋产业共同进步,为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献力。”唐梓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