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2018-08-31冷秀芝
冷秀芝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近年来此类疾病患儿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1]。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病因复杂、病情易反复等特点,且患儿症状往往与临床常见的其他类型呼吸道疾病相似,因而早期做出准确、快速做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尤为关键。目前,病原学检查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金标准,但检查所需时间长,其结果并不能及时指导用药治疗,临床医师往往凭借经验使用抗菌药物,由此造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2]。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常用的三种检查指标,本研究分析本院收治的部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查资料,为做好此类疾病患儿的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57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9例。细菌感染组又分为革兰阳性菌组26例,革兰阴性菌组31例;重症感染组19例和非重症感染组38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见表1、2。
表2 细菌感染组各亚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2个月至10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近期接受过激素治疗者;(2)合并有肺结核、肺肿瘤等其他肺部疾病者;(3)家长拒绝配合者;(4)病例资料不完整者;(5)伴有先天性心脏、肾脏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
1.5 检测方法 患儿入院后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首先应用希森美康CA500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而后离心、分离血浆进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降钙素原采用罗氏Cobase-601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C反应蛋白采用芬兰Orion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上述项目参考值范围如下:白细胞(3.5~9.5)×109/L,降钙素原0~0.5 μg/L,C反应蛋白0~5 mg/L。
2 结果
2.1 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3结果表明,细菌感染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水平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重症感染和非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重症感染和非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重症感染组比较,at=5.146,4.992,P<0.05。
表4结果表明,细菌感染组重症感染患儿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细菌感染类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5。
表5 不同细菌感染类型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革兰阴性菌组比较,at=6.047,P<0.05。
表5结果表明,革兰阴性菌组患儿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6。
表6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表6结果表明,细菌感染组患儿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至出院时,患儿上述3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健康儿童在院外感染所致的肺炎,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是常见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3],如治疗措施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研究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与患儿机体免疫力及感染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力相关,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气道管腔较为狭小,肺弹性组织支撑作用较弱,气道黏液分泌不足及纤毛运动较差,机体免疫及防御功能较弱,这些因素均可使儿童易罹患肺炎[4]。以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临床常用评判患儿细菌性感染与否的炎性指标,但是白细胞计数容易受到饮食、年龄、药物、疼痛及剧烈运动等生理、病理因素影响,且不同采血部位也会引起白细胞计数上差异[5]。李晓峰等[6]研究显示,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静脉血,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的检测结果低于静脉血。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提示白细胞计数可作为诊断患儿细菌性感染与否的指标之一,但由于儿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值的分布宽度较大,基础值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些患儿在发生轻度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幅度往往并不明显。宋莉红[7]研究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诊断细菌性感染特异性、灵敏度较低,分别为78.57%和85.71%。因而单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判定患儿的感染类型及感染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降钙素原是一种甲状腺C细胞产生并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降钙素前肽物质,无生物学活性,具有稳定性好、半衰期长及机体正常状态下含量极低等特点[8]。病理状态下,在细菌内毒素及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降钙素原可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及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产生,并在2~8 h内快速升高[9]。沈有期等[10]研究显示,降钙素原不受病毒感染及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影响,只有在受到革兰阴性菌感染时才会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患儿平均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并且革兰阴性菌感染时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因此可以根据血液中降钙素原水平的高低进一步判定患儿是革兰阴性或革兰阳性菌感染,这些对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分泌并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形成复合物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到感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创伤、应激等多种因素刺激后,可引起患儿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快速升高,在48~72 h达到峰值,并且随着患儿病情的好转而快速下降,直至恢复到正常水平[11]。汤景平等[12]研究显示,血液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与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因而,C反应蛋白可作为患儿感染性疾病诊断指标,并且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与病情转归、进展密切相关。但由于感染、创伤、肿瘤等多种因素均可致C反应蛋白升高,因而C反应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
此外,笔者还在患儿治疗开始后于第1、3、7天和出院时对细菌感染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三种指标进行动态观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后,随着机体内病原菌的清除,上述三项指标的水平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至患儿出院时,三项指标检测值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上述三项检查结果的变化以评估治疗效果,对疗效欠佳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综上所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三项联检可对患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做出初步诊断,且血浆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及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