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锚杆框架工业化方案研究

2018-08-31杨旭鑫王志峰

安徽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浇工业化节段

杨旭鑫,王志峰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0 前言

锚杆框架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高边坡加固防护方法,它由锚杆锚固体和坡面框架格梁组成,是在边坡坡面上通过铺装钢筋混凝土框架格梁,格构节点处(纵、横梁相交处)采用锚杆加以固定而形成的固坡结构型式。这种防护措施使边坡表层土体原有的联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锁定,从而提高了表层土体的强度,使边坡的稳定性增加。对于既有边坡,可根据边坡形状进行少量平整,再进行快速施工。该加固支护结构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美观(框内植草)、施工方便等突出优势,尤其针对岩石极易风化、崩解,边坡易崩塌、滑动的边坡,能有效地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1 研究目的与原则

1.1 研究目的

目前,在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工程建设工业化、装配化,创新建造方式的新形式下,公路工程建设开始走向机械化、工厂化、装配化[1]。开展锚杆框架工业化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公路路基专业工业化建造技术水平,与路基小型构件装配化、挡墙装配化研究同步推进,实现路基工程全面装配化;另一方面,与传统的现浇框架梁施工方式相比,通过框架梁预制化、预应力锚固设计可以提高道路边坡锚固工程质量可靠性,并且可以统一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建设进度,降低施工成本,也利于养护管理,使得正常养护维修简单化、工厂化、集约化,降低养护成本[2-4]。

1.2 研究原则

对现状现浇框架方案进行工业化改进,所研究出的创新方案应满足以下原则。

①技术创新:所提出的方案应具备较好的创新性,突出装配化设计,工业化建造的要求。

②技术先进性:所提出的方案应具备较好的技术先进性,主要技术应成熟可靠,总体方案无明显技术缺陷。

③经济合理性:创新方案应在经济上可以接受,建造成本提高不超过20%,对工程总造价的影响范围有限。

④施工可行性:创新方案应符合当前施工能力水平,不过高要求技术设备,尽可能消除人为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⑤质量可靠性:创新方案应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到当前行业先进水平,且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 锚杆框架工业化方案研究

锚杆框架工业化即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再运送至现场进行装配拼接,在满足工业化方案研究原则的前提下,提出节段预制和节点预制2种方案。

2.1 节段预制方案

2.1.1 方案概述

以节点为界点,将框架拆解为多个独立的节段,预制好的节段现场组拼后通过锚定墩(预制)固定在边坡上,并将边坡压力传递至预应力锚杆。

参照以往的现浇框架,每片框架(沿路线方向尺寸为6.0m)拆解为6个竖肋节段和6个横梁节段,由6个锚定段通过预应力锚杆加固组装在边坡上。框架节段预制方案如图1所示。

2.1.2 施工工艺

图1 节段预制方案示意图

预应力锚杆打设完成并具备充足强度后,以锚杆锚固端为中心,先安装下部节段,再安装横梁,最后安装上部节段,之后将锚定段套装在锚杆锚固端上,完成定位后施加部分预应力以固定各构件。节段安装和节点预应力施加完成一定范围后,按顺序施加设计预应力完成边坡加固。

施工过程中如出现部分节点预应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可在节点预留锚孔处补设锚杆进行加强,锚固区域外围的节段端部应打设边缘锚杆。

2.2 节点预制方案

2.2.1 方案概述

以节点为中心,将框架拆解为多个独立的十字墩,预制好的十字墩直接套装在锚杆锚固端上,底部设置支撑,通过施加预应力将边坡压力传递至预应力锚杆。

参照以往的现浇框架,每片框架(沿路线方向尺寸为6.0m)拆解为6个十字墩,分别由预应力锚杆固定在边坡上。框架节段预制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节点预制方案示意图

2.2.2 施工工艺

预应力锚杆打设完成并具备充足强度后,先在底部设置支撑,然后将十字墩套装在锚杆锚固端上,完成定位后施加预应力固定。中部、上部十字墩预制时在底部预留支撑锚杆,下部、中部十字墩预制时在上部设置导向槽,以利于吊装过程中准确定位。

施工过程中如出现部分十字墩预应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可在预留锚孔处补设锚杆进行加强。

3 方案比选分析

3.1 技术比选

分别从技术先进性、施工可行性、质量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比选,主要内容列于下表1。

方案技术比选对比表 表1

从方案技术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节段预制方案和节点预制方案均符合预制化、装配化的特点,但节点预制方案的集成化程度更高[8];2种方案均需采取吊装拼接,节点预制方案对拼接精度要求更高,但其装配过程相对简单,安全风险低;2种方案在锚固力方面均存在一定隐患,均可通过预留锚孔补设锚杆的方法进行补强,节点预制相比节段预制不存在节点衔接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

3.2 经济效益比选

根据2个方案工程量、施工措施特点进行经济估算指标的比较,并与现状现浇框架方案进行比较(以沿路线方向尺寸6m工程量计),主要内容列于下表2。

方案经济效益对比表(单位:元) 表2

从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采用预制装配工艺,构件质量可靠,边坡与框架、框架与锚杆间受力明确,相比于现浇框架,可以采用较小的钢筋,同时考虑拼装特点,取消了框架顶部横梁。因此在梁体材料方面有所节约,但预制方案采用预应力锚杆,相比于现浇方案在锚固方面成本更高。从材料总体造价来看,预制方案与整体现浇方案相差不大,但综合施工效率及后期养护成本,工厂化预制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9-11]。

4 存在的问题

4.1 施工流程控制

考虑吊装施工难度,边坡施工时应尽可能开挖一级支护一级,但现实中大部分工程现场开挖多级后才开始实施支护工程,多级开挖后吊装难度增大。

现场施工时,锚杆打设队伍和框架制作安装队伍可能分属不同部门,需要加强施工流程的协调。

4.2 套装定位控制

路堑边坡开挖后难以形成理想的平顺坡面,十字墩预制时也存在少量的尺寸偏差,使得安装时锚定孔和已打设完成的锚杆可能有所偏差。设计方案中考虑设置基础、导向槽、支撑钢管等设施辅助定位,现场过大偏差需要通过垫石、削短钢管等措施调整,因缺少施工经验,需要进行试验施工检验。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锚杆框架工业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锚杆框架工业化预制方案是现行公路实现路基工程全面工业化、装配化的重要环节,节段预制和节点预制方案满足创新性设计原则。

②节段预制和节点预制方案均具有一定的技术可行性,在集成化、施工安全、质量可靠性方面,节点预制方案较优。

③工业化预制方案较以往的现浇方案增加不多,但考虑“建管养一体化”及“全寿命周期设计”,工业化预制方案经济效益更明显。并且节段预制和节点预制方案造价相差不大,节点预制略低于节段预制方案。

④本文的节段预制及节点预制方案均为在设计过程中研究讨论提出,为原创性方案设计,需要结合实际工程进一步研究优化。

猜你喜欢

现浇工业化节段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
预制装配与现浇模式住宅建造节能减排评测比较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