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建议
2018-08-31隋婷婷
隋婷婷
(东营市东营区物价管理办公室,山东 东营 257100)
当前,世界和我国都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物价改革已进入新阶段,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作用,提升农产品和服务价值链,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并与新动能融合从而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是我们每一名物价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急需破解的新命题。
1 我区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现状
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收益及相关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的一项行政活动,物价部门承担着直接联系农户、监测辖区市场价格和其他相关具体工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是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我区农调工作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以服务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主动转变职能,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努力拓展价格工作新领域,为服务辖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建立了常规种植、养殖业调查网点,涵盖了全区10个镇街15个品种30多个农产品成本调查户。
二是按照科学合理的调查核算体系进行核算,调查品种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核算指标体系包括各类调查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要素,可以多角度全面反映农产品的成本收益和生产效率,见表1。
表1 2017年多种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分析
三是参照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的统一调查制度和省、市物价部门的农产品成本调查规范,制定了本区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制度和规范,按照调查任务要求,所有数据都来自于“田间地头”,由农户逐日逐笔登记台账,记录生产的产品、种植农产品过程当中的投入。
四是完成上级物价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及分析材料上报工作,扎实完成了各项农产品成本常规调查、直报调查、专项调查、预测调查、生猪成本月报等工作,共涉及小麦、玉米、棉花、蛋鸡、生猪、淡水鱼等15个品种调查户150余户,见表2。
表2 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及分析材料涉及农产品品种
五是加强农产品价格的监测和价格走势分析,每月对常规农产品玉米、大豆等价格进行价格监测(图1),将成本分析与价格走势相结合,掌握好本地区的价格走势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
2 农调工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成本调查点的质量有待提升
按照每品种“三点九户”要求,传统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散户选取的较多,新形势下随着经营形式的变化,种植大户和专业种植户的选取点工作还不到位,一些现代农业经营示范点没有被纳入,下一步需要增加此类调查户(点)的比例,加强成本消耗和生产效益的对比,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资料,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目前调查户还存在文化知识水平相比较偏低、种植(养殖)意向不稳定等现象,需要我们在调查队伍基础信息核实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
2.2 农调工作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结合不够
目前我区农业结构主要思路是稳定粮食生产,调减玉米、棉花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瓜果、蔬菜、畜牧,积极发展生态林、苗木、花卉等生态农业产业,建设高标准化蔬菜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综合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形成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框架。然而我区农产品调查工作却仅仅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的调查上,对产业结构调整后新产业和品种的监测、成本调查没有跟踪监测到位,没有发挥好传统种植业与现代新农业的效益对比性。在围绕我区特色农产品成本体系调查方面,如何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涨、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具体的工作思路。
2.3 服务职能有待加强
区级成本调查的工作重点是数据的采集上报,仅限于完成上级安排部署的相关工作任务,限于提供数据这单一的职能,对今后物价改革、创新方向及调查探索工作的思考不到位。
2.4 农产品调查信息利用率低
尽管我区每月产品价格跟踪监测后都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数据汇编,但是在成果的运用方面没有发挥出最大作用。数据资料除了发放给农调户以外,发挥其他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拓宽。比如与农技术推广技术、产业化经营项目相结合,监测和调查调查户种植的成本增减情况,形成不同群体需求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报告,从而满足传统种植业、现代高新农业等不同层次的调研信息。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参考和决策时,应该做好重点热点信息数据。另外在财政部门制定调整本区域农政策性补助和补贴项目时也应该侧重发挥调查数据的作用。因此应当发挥物价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并与职能部门配合,提供必要的服务,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好物价职能优势。
2.5 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
在数据采集上,我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传输、上报数据信息方面还存在欠缺。目前的采集工作仍需要依靠传统的电话采集、实地调查等方式,微信技术、APP等方式传送数据、发送信息上还不够,方式和手段落后。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成本、生产、收购到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全过程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如图2所示。
3 提升农调工作质量,服务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抓好农产品样本点布局,打好服务基础
一是根据我区农业生产布局实况,动态调整调查品种目录,及时反映种植业各品种的播种面积、养殖业存栏量等情况变化。同时根据我区特点,将麻湾西瓜、景屋蔬菜合作社、史口、牛庄南美白对虾等具有区域特色并已形成规模的农产品纳入新调查品种目录。
图2 数据采集调查方式占比图
二是根据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动态优化调查样本,保证调查样本布局能够准确反映农业生产规模、品种、方式等情况变化。
三是根据农户特点,着力创新管理方式方法,通过发放调查牌匾、证书,签定协议,加强业务培训,开展表彰等,让农调户了解农调工作并积极承担调查任务。
四是创新工作方式,与各镇、街道建立好工作联系,确定经济发展部门为工作联系点,负责联系协调工作,提供本地区种植数据,保障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与专业协会等加强联系对接,保障调查信息来源的稳定性。
五是规范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完善工作流程。业务调查中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将工作步骤、核算方法方面再精益求精,根据往年的数据对比,把握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六是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走出去,学外地先进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区实际,提高工作质量。
3.2 运用现代科技,提升服务能力
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积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设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调查工作的信息化。比如开发农产品成本调查的手机APP,在工作中推广使用。实现调查户无纸化登记,提高调查工作效率,提升数据质量。同时,利用网络和大数据与毗邻县区以及省内外同行业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不足与存在的差距,及时地上报区政府,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农业农村政策提供科学建议。
3.3 综合运用调查成果,激发服务活力
促进农业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进一步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强化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模式。一是反映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成本调查人员在掌握成本调查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可以了解到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知识需求,政府农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农民的负担、农民的需求等问题,要及时将调研情况传递给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二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尤其重点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不同品种、不同种植结构、不同经营方式之间的成本收益情况调查、比较、分析研究。将调查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建议,为政府、上级决策服务。三是充分利用农本调查点多面广,极具代表性的优势,建立农产品资料向农调户反馈制度,及时地将调查数据资料情况和分析研究报告向农调户反馈,引导他们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帮助他们掌握先进适用的技术,成为当地科技致富的典范能手,进一步创造“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其他农民群众改善种植结构,发展生产逐渐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