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军旅文学的演变与发展

2018-08-30关晓沁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晓沁

【摘 要】军旅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其本身时代有极其鲜明的军旅特色的。在中华浩然五千年的历史中,战争都是以一种强硬的姿态参与其中的。随着朝代更迭,在战火与血性中诞生了军旅文学。我们不仅仅可以从这些作品中品略到刀光剑影,更能从这些或凄婉,或悲壮,或慷慨,或激昂,或无奈的篇幅中体会文人的情绪变换,体会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无奈悲喜。一个时代的前进更迭,必然是伴随着战争与流血的,而军旅文学也会在这种不可抗拒的时代步伐中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对中国军旅文学的进行讨论,探讨中国军旅文学的演变与发展。

【关键词】军旅文学;战争与文学;演变与发展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所留下的不仅仅是鲜活的文化与风情,还留了了战争的痕迹。我国的文人在任何土壤上都能催生出不一样的文学作品。在朝代更替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戰争中,不管是忧国忧民的情思,还是杀敌破军的向往,亦或者是对战火中悲苦群众的感慨,这些强类的情绪都影藏在文字中,向我们诉说着时代的前进。

一、古代军旅文学的发展

朝代更迭会不可避免的带来战争,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在到五国十代,再到明清时期,攻伐兼并从来没有停止多。在这些流血的政治中,在战火中,就催生出了以反映战争以及军旅为主的文学流派,军旅文学根植的土壤便是由战争所构筑的,这些蔚为壮观的作品,所涉及的任务、朝代、艺术形式、描写手法、军旅题材之多,超乎想象,是中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1]。

在古代军旅文学中,战争的衣角可以在远古小说中窥见。例如《山海经》,《太平御览》等古代小说,其中就描述了许多战争场面,用写实或玄幻的手法来对战争进行了描述,《太平御览》中对皇帝、蚩尤之间战争的描写就反映了当时的状况。这一时期的军旅文学大多数和神话作品和玄幻题材结合在一起,带有作者的美好愿望和大胆想象。当然,还有《诗经》中,大量的诗歌都正面或者侧面的对战争进行了描写,《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描写了战友之间共同扶持,共同进退的战友情。还有《国殇》,这一作品让作者悲壮又无可奈何的情感进行了描述,国家存亡之际,吾辈只有奋不顾身,方可挽救于万一,这一视死如归的豪情令人震撼[2]。当然,还有汉乐府中也有不少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例如《韭露》,将战争所带来的伤痛,人民所处的恶劣环境进行了直观的反映。而到了后唐,诗歌盛行,朝代晒罗,就有了“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等诗篇,也有了高适、岑参、杜牧等边塞诗人,让七言歌行体座位新的表现形式来对战争进行描写。也有了后来的“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壮士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这些都是在前期的军旅文学中继承发扬而来的。

到了元清时期,小说盛行,军旅文化又藏身在了小说中,《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军旅文化代表作,这也是对史转文学的继承和发扬[3]。

二、中国现代军旅文学发展

在封建统治完结与外国侵略到来的年代,抗战小说逐渐兴起。从萧红先生笔触下的战争描写,人们在战争下的生活与变迁,例如《生死场》等,到抗战爆发,举国陷入战争阴云,大量国人奔赴前线,就催生出了《华北烽火》、《第七连》等战争写实作品,这些作品中有对战火直接的描述,也有对祖国明天的美好向往,更有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作品往往笼罩着悲情[4]。而到了内战时期,则是表现在了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因为局势的变化,作品也都带着乐观向上,磅礴大气的情节,例如《战火纷飞》,《新儿女英雄传》等作品,描写了军民鱼水情,也描写了战友之间互相扶持的美好清洁,而这也开启了革命英雄为主线的小说模式。

三、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发展

而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民有了庇护,不在受到战争的侵扰,此时的军旅文学大多是去展示中国军事的前进与发展。而其战士的重点也逐渐的转移到了军民互动,军队与社会的描写,着重刻画军人的人性人情,突出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例如后期出现的《沙场点兵》以及《雄鹰》、《刀锋》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还将军人与社会,军队与现实,以及军人的喜怒哀乐,军人的人性与人性进行了描写与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和军队形象[5]。

四、结语

战争不可避免,流血无法抹杀,但是军论文学却将战争赋予了新的意义。从古代时期的军旅文学作品,从远古神话小说,到诗歌体,到五言绝句,七言律,在到明清时期的小说,军旅文学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地进行了自我的发展,即对前朝进行了集成,又对自身进行了发扬。到了近代,外敌入侵,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在战火中到诞生众多的军旅作品,这些作品有对国家的探析,有对侵略反而空疏,也有对祖国明天的美好愿望;到了现代,国家机器初具雏形,军旅作品已经拜托了国破山河的悲壮感,而是进化到了安国主义的宣扬。军旅文学的变化与发展,不仅仅是文学的一个发展变迁,更是对中国环境变迁的一个侧写。

参考文献:

[1]铁凝.在《中国军旅文学50年》暨当代军旅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01):6.

[2]胡平,姜秀生,李永龙,胡可,李瑛,张炯,梁鸿鹰,雷达,李迎丰,朱向前.金戈铁马唱大风——《中国军旅文学50年》暨当代军旅文学研讨会发言[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01):7-23.

[3]李迎丰.试论当代中国军旅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J].长江学术,2008,(02):66-71.

[4]刘继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新突破——读朱向前主编《中国军旅文学50年》[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02):23-24.

[5]朱向前.乡土中国与农民军人——新时期军旅文学一个重要主题的相关阐释[J].文学评论,1994,(05):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