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智课程学科建设

2018-08-30陈璇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培智

【摘 要】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学科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不同,其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因此研究适合的课程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特殊学生中的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理状况为切入点,分析目前培智课程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满足学校与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康复。

【关键词】培智;课程学科;个别化需求

一、培智课程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课程学科指的是学校在依据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大前提下,对本校学生的需求就行分析,充分的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课程的资源,依据办学的宗旨和思想,由学校领导和教师编制、评价和实施的多样性并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相對,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校本学科建设起步时间比较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特殊教育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校本课程学科建设也逐渐的深入。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课程既兼顾地区差异的需求,又满足了智障学生的个体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的专业化的水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最大能力挖掘培智学生的潜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培智学校的校本学科建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关的理论也逐渐的增多。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更加的有利于把握发展动向,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取得的成就,从而更好地为促进我校培智的校本课程学科建设。

二、培智课程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课程学科目标设置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课程设置的总体方向是课程目标,对学校培智教育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都起着引导作用。智障学生有着异于普通学生的一面,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制定个别化的教学目标。很多培智学校在发展中都提出了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目标。有的学校校本课程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以学生最终获得发展和生存为最终的目标。有的学校注重学生生存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以传授学生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教学目标,有的学校建立了以培养智障学生适应生活能力为主的目标。还有的学校的为了让智障学生回归到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的生活何独立生活,专门建设了生活适应课程,引导学校在学习中学会生活。总的来说,大体的教学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

(二)课程学科内容设置

特殊教育学校在培智教育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校本学科,例如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的生存教育课程,基础课程和个性化的课程都是围绕生活板块为中心展开,将教学目标和学科设置与之相结合,开展学科内容设置。很多培智学校的课程学科都划分了不同的类别和领域。各个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学科的设置,有的差异很大,基本都是根据自身学校的基础和发展进行设置。有的相似,有的不同,但不管相同与否,各个学校都是在逐渐摒弃过去的陈旧的只注重常规的教学模式,在之基础上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教学己任更加重视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适应性。

三、培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的思路与规划不明确

目前依然有很多培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课程学科的建设存在思路不清晰和概念不明确的问题,把编写教材看成重中之重。例如教师忙着编写校本教材,公开出版,以此作为培智学校课程学科建设的成果。很多学校在课程学科建设上都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和科学的课程标准,依靠相互借鉴随意编写出高度相似的校本教材。并没有站在自己学校的实际角度上来考虑编写。这与学校内部很多因素有关,如领导的认识,教师之间职称评定的不良竞争等。很多学校在课程建设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也缺乏规划性。

(二)对课程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培智学校的教师和领导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课程学科建设的内涵,因而不知道怎么去建设适合自己的课程学科,对课程学科建设的内容不清楚。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不理解校本课程的核心思路,只是单纯的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的教师以为不能自己建设课程,只能按国家的教程上课。有的学校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味的抓成绩,殊不知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隐性的课程建设。

四、完善培智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理清思路

校本课程学科建设必须以学校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内外部的条件为基础,只有认真的总结调查分析学校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明确特殊教育学校培智课程学科建设的目标和理念,再根据此建构学校的课程结构,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从而形成校本化的课程学科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建成良好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学生的康复以及融入主流社会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也能促进培智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边教学边交流边反思,逐步完善个别化教育体系

教学活动是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学校应在课堂教学中探讨个别化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反思交流中改进和完善教育体系。教学交流、教学反思是学校培智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不断的交流,学生不断的参与,老师再进行课堂和教学的反思,这样才能促进培智个别化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也能更加适应这个教学模式。

五、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校本化课程建设方面,学校领导应把控课程建设的整体方向,教师既要全面参与又要掌握扎实的教学理论,将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用于培智课程建设。培智课程的建设既可以提高学校领导的执行难能力,又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课程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紧密相连,同时也是对培智学生教学的倾向点的体现。

作者简介:陈璇(1988.3-),女,民族:汉,籍贯:重庆,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建行,雷江华.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48,30,24.

[2]王淑琴.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09(5):29-31.

[3]高鹏凌.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3(17):54-58.

[4]刘佳芬.培智教育社区化的达敏实践研究[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7.

[5]龙建友.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师,2011(13):65-68.

猜你喜欢

培智
培智中学生活能力提升策略的探析
回归游戏精神,培智学校游戏教学新走向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谈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在绘本阅读中提高培智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