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8-30方义钦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有效性

方义钦

【摘 要】在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应对这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考量后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两个主要的角色,其中一个角色是教师,教师是传授知识、经验的人;另一个角色是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人。使这两个角色产生两者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正是课堂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就能学到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高段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课题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想要提高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它,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联系教学实际做出改进方案,那么影响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备影响力的因素有哪些呢?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色入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得到以下几个与课堂有效性有关的因素。

一、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很大原因是教师教学的进度与学生学习的进度不匹配带来的,而两者的不匹配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的考虑。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小学高段学生的认知有以下几个特点:注意力不易集中,不稳定,与个人兴趣相关联;记忆以机械识记及具体形象识记为主要的记忆方法;想象向现实靠近,与小学低段学生的模糊着想以有较大差别;在情感方面,更加稳定,并且对自我尊重和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更加强烈[1]。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这些特点,就容易造成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的情况。例如在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第一课《科技带给我们什么》的课堂教学中,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面对不感兴趣的事物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而文字和图片在这节课中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如果教师只是依照课本或简单的PPT图片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情况,这样一来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并没有听进去,听进去的内容也因机械识记这一效率不高的识记方式而忘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不高。

在进行《科技带给我们什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他们对这一课堂内容的兴趣程度并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上课内容。例如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趣又安全的科学小实验、播放相关科学视频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这样上课时教师讲了什么,学生都听得进去,并且易于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化成为与声音、画面有关形象的知识,延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时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能够得到提高[2]。

二、学生的知識水平

我国当前将教育阶段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划分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知识水平与接受教育时间长短有很大相关性,很多人将高等教育之前的学生年龄与知识水平默认为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所受教育时间越长,知识水平越高,但这种判断是不客观的。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教育的环境等等很多因素有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武断地依据学生的年龄来猜测他们可能具有的知识水平,而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仍以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第一课《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为例,北京十二岁的孩子与山区十二岁的孩子对科技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对科技知识的了解也不一样,如果教学时使用的科技例子过于高深,就会让山区的孩子不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果过于浅显,会使北京的孩子觉得课堂索然无味,同样会导致课堂教学有限性不高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多个方面,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学生以外,另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师了,做一名教师时常要问问自己的问题应该是这两个: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与教师所教授的科目相关,在此文中自然是《思想品德与教育》课程,每个科目都有教材和大纲,每节课的所教师教授的内容也有不同特点[3]。回答“怎么教”这个问题,教师的答案是各有不同的,每个教师都有其各自的性格特点,学生也都有在其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表现,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自身性格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做综合考虑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第一课《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为例,课程内容比较轻松,应以活泼轻快的语调和节奏来上课,上课时不能强硬要求学生全程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而应采取多个例如做实验、播放科技视频等方法让学生们的精神在得以放松的同时,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束语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幼年阶段所受到的影响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时期正是一个人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非常强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学习到的知识通常不易被遗忘,这一时期受到的有关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也会对其一生的价值行为判断起到决定作用,因而小学时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也就格外重要。小学高段的学生相比于低、中段的学生来说,除了年长几岁以外,还在知识水平、独立思考能力、价值观的建立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也具有一些特性,以此小学高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徐建敏.浅谈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

[2]边巴琼达.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7).

[3]王振伟,&时春丽.(2015).浅析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学习(上)(5),39-39.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有效性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