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业未来三大变革

2018-08-30牛禄青

新经济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变革制造业企业

牛禄青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制造业兴,则实体经济兴;制造业衰,则实体经济衰。美德法等主要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回归和重视以及日本制造频现造假事件,从正反两面印证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以及经济全球化裹挟着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调整和重塑,智能制造成为焦点。从国内来讲,中国已经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从2011年到2017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三千多万,由此带来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上涨,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中高端受压和中低端受挤的“上压下挤”的不利局面。此外资源环境约束也趋于强化,这意味着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尽管形势严峻,但中国的优势也很多。2018年1月13日,在广东佛山举办的“2018中国制造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表示,中国至少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二是中国的产业链是最完整的;三是中国创新潜力大。在“十二五”期间,中国R&D;占GDP的比重,实际上没有达到规划提出的要求,今后要加強创新能力建设,包括政府体制创新,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交易成本,使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他提到,德国的制造业长久不衰,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非常好,与其他国家形成鲜明的对照。比如德国有很多企业在世界的细分市场排名第一、第二,是隐形冠军。因此中国的创新不仅需要培养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还需要培养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这些趋势、挑战和优势决定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变革方向,那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质量变革是主体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质量的变革,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变革,而是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工作细节的全方位质量提升。要彻底摒弃差不多、赚快钱、重数量、铺摊子、低端化等倾向,把“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特别是制造业,要注重从提高整个制造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入手,发展先进制造,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优化供给体系质量,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工信部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质量变革。一是要千方百计稳增长;二是要集中精力促进质量品牌提升;三是鼓励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说产品和服务‘有就可以了,而且要‘好。”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说,现在农业要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工业要向加工精密、设计精良方向发展,文化产品要向精品方向发展。需求变化要求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变革。

广东佛山正在走出一条质量变革之路。在南海中石油的作业平台上,由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海洋“三件套”—有着“佛山无影脚”之称的海洋工程设备,已助力平台“踏”进了深海;在南极,破冰极地的雪龙号科考船上,装载着产自于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的共轨单元;从神舟六号、天宫一号到嫦娥三号等多个国家级航天项目上,都有着佛山通宝精密公司双金属片的“身影”。穿越深海,上天入地。一批批“智造”产品成为了佛山递交给世界的崭新名片。

在这场质量变革中,佛山提出了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以质取胜、技术标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与此同时,一大批佛山企业积极链接外部力量,以资本出海的方式,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勇攀全球高端产品供给的金字塔。

去年4月,站在“发现顺德 全球路演”(汉诺威站)现场,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首次对外谈及并购库卡背后的故事。从2016年开始,历时8个月,作为国内家电业巨头,美的集团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入主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库卡集团,成功开辟机器人的“第二跑道”。

以资本换技术,加快挺进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佛山企业并不止美的。继2017年5月通过其控股股东广东星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斥资1886.43万欧元,收购了意大利家电产品开合机构生产制造领军企业CMI集团91.5%的股权后,同年12月,广东星徽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收购意大利家具零部件公司Donati70%的股权。该公司认为,本次收购将有利于提升星徽精密生产的滑轨、铰链产品在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而两场并购逐步将星徽精密的产品线推向中高端发展。

此外,科达洁能、伊之密、德奥通航、东方精工等一批批佛山企业“扬帆出海”,成为佛山构筑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助推佛山走向“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去年底,佛山上市公司总体市值从2016年的不足5800亿元一跃飙升至逼近1万亿元,并首次上榜“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十强城市”。

效率变革是主线

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最少的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所谓效率变革就是要着力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改善供需关系,提高供给效率,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效率变革的关键。

当前仍有相当数量的资本、土地、劳动力、资源能源等沉淀在严重过剩产能、高污染产业当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当中的要素资源逐步退出,注入新兴的、绿色的产业中。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必须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重点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金融等行业引入和加强竞争,全面降低实体经济运营的能源、物流、通讯、融资等成本,提高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吸引力、竞争力;进一步实质性放宽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

刘世锦还指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和治理各类经济泡沫,降低过高的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有效金融服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对于效率变革,辛国斌表示,一是要坚持不懈抓好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设,加快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调控作用,持续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和简政放权;二是要坚定不移调整结构,把去产能工作推向深入,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型产业相结合;三是要创新思路,引导优质要素向制造业领域配置。

他还指出,工信部将采取审慎包容监管,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材料、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发展壮大。此外,还要用好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等基金,研究设立中国制造2025发展基金,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投入产出比的竞争、效率高低的竞争。而要实现效率变革,则须加快推动高生产率行业替代低生产率行业,实现行业效率的提升。浙江省通过转型升级发掘高效新动能,通过破除体制机制藩篱打通“中梗阻”,通过打造开放强省配置全球要素资源,跑出了效率变革加速度。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浙江省新产业增长较快,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1月至11月,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5%、54.9%、56.8%和36.1%。而八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0%,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浙江推出的“十万企业上云”行动,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数据强省”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也助力更多企业运用大数据进行运营优化、市场洞察、管理升级。

在现代金融层面,云上银行、无人超市、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浙江大量涌现,移动支付总额及人均支付均额都位居全国第二位。在人力资源层面,2017年1月至10月,全省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投资571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3.4%,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浙江积极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实质性放寬市场准入,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吸引力、竞争力。

2017年12月21日,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创立大会举行,这是中国首个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PPP项目,总投资达448.9亿元,借用民营企业的整合能力让资源配置更科学、更高效。在能源领域,2017年6月8日,舟山浙能石油化工等4家企业率先获得保税油经营资质,打破了多年来全国只有5家企业经营保税油的现状。

转变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环节。浙江率先推进“最多跑一次”放管服改革。截至2017年三季度,省级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773项,实现比例达96.99%,提前实现在年底覆盖80%事项的目标。

浙江还加快开放步伐,推动生产要素的全球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在外商投资企业带来先进技术、管理和人才资源的同时,浙江企业围绕“一带一路”积极“走出去”。例如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国宝级汽车品牌宝腾,均胜电子并购挪威康斯博格集团旗下的电力电子系统公司ePower。2017年1月至11月,浙江海外并购项目达101个,并购额43.61亿美元。

动力变革是基础

新旧动力转换能否无缝衔接、持续到位,取决于科技创新的成效。所谓动力变革,就是要实现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由于中国劳动力总数在减少、劳动力成本在上升,经济要保持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需要把中国过去人数多的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激发创新的蓬勃活力。

对于制造业的动力变革,辛国斌认为,一是要大力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要多策并举,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三是要合理有序优化制造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的实施,深化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他强调,工信部将多策并举,健全标准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分类推进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建设,推动绿色标准、绿色产品、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中国经济到了由大变强的关键期,最重要的支撑是科技创新。”苏州大学副校长张晓宏说,未来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投入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长期攻关,推动原始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驱动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内在的需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认为,企业未来要靠创新挖掘潜在需求,把市场需求与高质量供给有效衔接。对海尔来说,就是要大力推进物联网时代的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

郑州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工业发展核心动力,制定实施《关于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启动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2017年,中原物联网体验中心开始运营,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使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不断涌现,一大批重点企业(项目、平台)被列入国家、省试点示范工程。

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建设的河南省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中铁装备和宇通客车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全市新增中铁装备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大方重工等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郑州三磨所等2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同时中机六院的“智能工厂全生命周期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和中钢网“钢铁在线交易平台”成功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新天科技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双创平台+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成功入选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三全食品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格力电器等10家企业入围省级智能工厂,四方达等10家企业入围省级智能车间。

来自郑州市工信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1至11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08.7亿元,同比增长8.2%,估计全年突破1300亿元。

刘世锦指出,要更加重视创新环境建设,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创新主体稳定预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不同阶段集中产品的有效服务、产业配套和创新基础设施支撑等。

猜你喜欢

变革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变革开始了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