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遗维度的赣南客家音乐研究

2018-08-30张丽娟胡晓玲

文化产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赣南山歌文化遗产

◎张丽娟 胡晓玲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 上饶 334000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各族人民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地方文化。赣南客家音乐最早起源于中原音乐,并在历史迁移过程中因不同地域文化融合和碰撞而产生新的特色文化,成为我国民间音乐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赣南客家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赣南地区山川相隔,当地人居住比较分散、祖籍多种多样、语言也十分复杂。在这种环境下,赣南音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种类繁多的曲调也各不相同,其中又以客家山歌最具有代表性。客家山歌诞生于山地丘陵地区,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状态。山歌中的许多主题如男女爱慕之情、驱赶野兽等,都是人们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歌词和韵律充满了本土性,反映出赣南客家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客家山歌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也十分丰富,独具特色,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1]。

《打只山歌过横排》歌词简谱

二、赣南客家音乐的发展与困境

(一)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长久以来,赣南客家音乐为当地居民和广大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保护赣南客家音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从80年代开始,许多研究院和高校专家着手收集传统的赣南客家音乐,并将收集到的音乐进行整理和编印,编成了《客家山歌》《客家民间歌曲集成》等书目,将许多濒临失传的优秀曲目进行整理并保存下来,为专家学者展开系统专业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一些客家音乐项目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我们更好地将赣南客家音乐进行传承和创新。如今,客家音乐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大学的音乐教学内容,同时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新潮流相结合,焕发新的艺术光彩[2]。

(二)赣南客家音乐的发展困境

目前,赣南客家音乐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在内容和表演形式上,有个别客家音乐故事内容陈旧甚至有迷信色彩,多以声腔的变化和仿真各种声音来吸引观众,对现代的音乐元素融入较少,因此在传播上受到很大的阻碍。二是传承的方式比较落后,在历史发展中,赣南客家音乐都是依靠口口相传,若不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很难传承下去。三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受财政因素的影响,政府对于地方艺术组织的支持常表现为短期行为,很难持续坚持;四是文化部门的专业艺术人才比较匮乏[3]。

三、对赣南客家音乐传承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人民大众的保护意识

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状况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城市化的扩张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本生活在村落中的人越来越多地走向城市,而传统的音乐大多都只留存于老一辈人们的心中,缺少了传承者。面对这种现象,一方面要对人民大众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充分肯定传统民间文化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例如,可以对国家文化政策及相关保护条例进行详细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对于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重视,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唤醒大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利用现代化媒介渠道,对赣南客家音乐进行宣传和传播,例如利用各级电视台设立专门的音乐节目,也可以通过报纸和电子杂志进行详细的介绍、对其历史渊源进行深入挖掘,吸引更多人去了解赣南客家的音乐文化[4]。

(二)加大对赣南客家音乐的系统整理和研究

首先,要将流落在外的赣南客家音乐进行系统搜集和整理,指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对此,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负责牵头,根据实际要求制定详细的文化保护规划和方案。在保存和记录方式上,要利用文字整理、音视频录像和信息化等各种手段和载体,将原汁原味的客家音乐记录下来,并建立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这些文化档案进行整理、出版,或者以展览和宣传的方式进行传播,扩大受众。政府要加大对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鼓励专家学者开展对赣南客家音乐的理论研究。

(三)将赣南客家音乐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将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与现代化的生活和生产发展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首先,可以鼓励音乐艺术家将传统赣南客家音乐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如将电子音乐融入传统音乐中,创作出充满新时代气息的山歌和歌舞等。其次,推动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市场化,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像视频市场相结合,让传统音乐在市场竞争和合作中不断扩大受众群。另外,传承赣南客家音乐文化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将客家音乐与当今新农村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例如,利用音乐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别出心裁的表演形式来宣传党的大政方针,通过建立协会、剧团、俱乐部等组织,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5]。

四、结语

赣南客家音乐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既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继承、发展和创新赣南客家音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6]。

[参考文献]

[1]刘高常,王丽萍,谭吉玉.新时代赣南客家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J].嘉应学院学报,2018,36(04):12-17.

[2]黄海燕.赣南师范学院客家音乐教学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

[3]谢征.赣南客家音乐元素在部分影视音乐创作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0(02):141-142.

[4]肖艳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赣南客家音乐保护[J].歌海,2009(06):20-22.

[5]张晓梅.赣南客家山歌的保护与创新[J].艺术教育,2007(12):31.

[6]袁瑾.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之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5):115-116.

猜你喜欢

赣南山歌文化遗产
山歌还要妹起头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与文化遗产相遇
山歌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苗山歌
活态文化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