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

2018-08-30肖大光

智慧健康 2018年20期
关键词:疝气修补术腹股沟

肖大光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腹股沟疝又被称为疝气,由于老年人群多拥有腹壁肌肉强度低、结构薄弱等特点,最终导致其易在腹内压力增高下引发此类普外科疾病[1]。腹股沟疝的影响因素包括老年人群因生理机制变化等导致的异常增生腹直肌前鞘,并且病变多发生于腹壁与大腿交界处,在多数不规则纤维含量的影响下内环境发生变化,大量形成纤维细胞导致腹股沟疝[2-4]。为提高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以此为临床治疗老年腹股沟疝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研究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68例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腹股沟疝临床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2)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相关术式。

排除标准:(1)排除身体素质无法耐受手术者;(2)严重脏器疾病者,包括严重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血液疾病等。

34例患者应用传统疝修补术作为对照组,年龄55.7~71.6岁,平均(60.34±3.84)岁;34例患者进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作为观察组,年龄55.4~73.8岁,平均(60.26±3.29)岁。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检查确诊。对照组34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行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消毒、疝囊高位结扎,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切除,并根据腹横筋膜张力等对管壁加强或常规修补。观察组34例患者给予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体位选择健侧卧位。腹部肚脐下缘做弧形小口,常规穿刺并建立气腹,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手术,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将疝囊切除,疝囊体积大小或者是否完全进入阴囊等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将补片卷曲后按常规术中操作,覆盖全部耻骨肌孔等处理。待修补后进行解除气腹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代表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4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s)

观察组对照组3434 t P 48.47±10.4263.52±18.617.4090.0006.60±1.268.79±2.2311.9470.000023.40±4.6045.70±6.207.4920.000

3 讨论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因其微创的优势在临床使用中应用较为广泛。老年人腹股沟疝治疗利用传统疝修补术出血量高、创伤大以及疼痛高,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创伤较轻[5-7]。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优点如下:(1)有效避免了局部组织张力过大,通过减小创面降低了术中出血量,传统疝修补术需要高位结扎疝囊影响了患者预后;(2)利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外操作,避免了对解剖生理的影响,应激反应小。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后脏器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有利于老年患者进食。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并发症少,传统疝修补术开口大于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因不需要张力缝合,通过补片可以修复腹壁组织薄弱的地方,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促进患者恢复[8-10]。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34例老年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和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说明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减少高位结扎、张力缝合等,提升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疗效显著,术后患者恢复快,尤其利于老年人恢复,应用价值突出,值得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疝气修补术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