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8-08-30毛雨新
毛雨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00)
0 引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多发于年龄>50岁的中老年患者中[1]。临床以多饮、多尿和疲乏无力为特征,如果不及时治疗,待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还会造成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等组织损伤以及功能障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胰岛素注射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但部分老年患者因为四肢活动不便以及记忆力衰退,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时候依从性不好或者出现多打、漏打的情况,严重阻碍患者的身体恢复[3]。为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84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97例,男53例,女44例, 年 龄 55~83岁,平均(68.43±2.14)岁;对照组87例,男44例,女43例,年龄56~84岁,平均(68.71±2.32)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患者饮食和运动,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为: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认真解答患者的疑惑,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并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4-5];②注射知识技巧指导:糖尿病治疗周期较长,待患者出院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和家属讲解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在注射剂上明确的表明注射时间和剂量,叮嘱家属对患者给予家庭支持,在注射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6];③个性化护理:通过发放书籍、播放音视频或者口头讲解的方式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危害性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重要性,以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习惯为患者制定营养计划和运动计划,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对血糖进行监测并记录,在回院复诊的时候将记录单交由专业医师分析,以此不断完善护理方式[8]。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对比(±s)
研究组对照组9787 t P 12.51±1.1312.78±1.221.5580.1215.47±0.538.63±1.0526.1620.00016.87±1.7416.43±1.621.7690.0798.21±1.4111.52±2.4511.373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12%低于对照组13.7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疾病因素或者自身因素而出现一些抵抗心理,进而导致治疗效率低下或者治疗无效的情况发生[9]。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弱,四肢行动能力和记忆力不断减退,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多打、错打的情况,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10]。本次研究发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可以拉近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取得患者的配合度;为患者讲解胰岛素注射知识和技能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还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患者习惯和特点制定营养计划和运动计划,可以提高患者身体素质,而定期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可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