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018-08-30文/顾

北方人 2018年19期
关键词:赫伯特弗兰克沙丘

文/顾 海

《沙丘》植入了作者弗兰克·赫伯特40多年的人生经历,这部史诗般的科幻小说是精神、信仰和灵感的大熔炉。我们可以从多种层面读解这部小说,它们都隐藏在沙漠星球救世主的惊险故事之中。沙漠生态学是最明显的一个层面,其它还包括政治、宗教、哲学、历史、人类进化,甚至还有诗歌艺术。弗兰克·赫伯特故意在小说结尾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读者去回味,去推测,去感悟。

有两种作者。一种是突发灵感,开了一个脑洞,立刻去寻找与之匹配的精神内核。还有一种,预先确定写作目标和读者群,有了能够大卖的精神内核之后,再去寻找适合的脑洞。

突发灵感型的作者,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中会遇到两个门槛。第一,要能写出令读者满意的脑洞。第二,必须有一个配得上这个脑洞的精神内核。

一个天文尺度的脑洞往往落不到实处,无法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容易导致人的因素被压制到最低限,难以表达小说的精神内核。在沙丘的世界里,巨大凶猛的沙虫守卫着珍贵的香料宝藏,从现实意义来说,抗衰香料就像是地球上有限的石油资源。可怕的沙虫如同英语史诗《贝奥武夫》中的巨龙,守卫着洞穴深处的宝藏。而手握复仇之剑的王子保罗,又像是阿拉伯的劳伦斯,他是沙丘土著弗瑞曼人传说中的救世主,带领他们前往自由乐土的摩西。所以《沙丘》是一部可以从多种层面读解的史诗般的科幻小说,其强大的精神内核恰好能配得上弗兰克·赫伯特的脑洞尺寸。

科幻小说没有人们熟知的世界观和背景,需要预设前提,自证语境。但也正因如此,《沙丘》才能在全新的前提下,从读者意想不到的角度,突破传统的价值体系,去讨论更广泛,更宏大,更深刻的精神内核。

弗兰克·赫伯特借助一个全新的沙丘世界,用预设语境,把读者带入全新的价值体系中,让他们从不可能的角度出发,去讨论已有的价值观。推导出现有价值观的不正确、不完整或者不适用。深刻地展现其中的荒谬、局限和可悲。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小说的精神内核。这同时也是科幻小说的价值所在。

《沙丘》是科幻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超越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更完整、更细腻、更宏大、更发人深思的科幻世界。《沙丘》的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对科幻小说的发展有三大贡献。首先,他教会了科幻作家如何赋予科幻小说精神内核。其次,他使科幻小说进入了主流文学的殿堂。最后,他通过科幻小说的途经,成功引发了人们对政治、宗教、哲学、历史,以及人类进化学和沙漠生态学的关注与思考。弗兰克·赫伯特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如同托尔金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一样,无人可以动摇。

猜你喜欢

赫伯特弗兰克沙丘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流沙之谜
改变
沙丘
会弹琴的沙丘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加9旬夫妇圣诞前被迫分居
国庆记忆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弗兰克与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