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昂仁县罗布真矿区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浅析
2018-08-29张洪铭
张洪铭
摘 要:罗布真金矿床位于冈底斯南部陆缘火山--岩浆弧之西段,是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西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中型规模的金银多金属矿床。通過地质勘查评价工作,发现1条长约2km的金银矿带,目前已圈出2条金银主矿体,矿体明显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呈大小规模不等的脉状、透镜体产于典中组火山岩中,或者火山岩与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部位。通过与国内外类似矿床特征对比研究,初步确定该矿床属于冈底斯成矿带首例浅成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西藏;昂仁县罗布真矿区;金银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潜力
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1-0157-01
Ⅰ号金银矿化带位于矿区南西部,发育于典中组英安岩和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之构造蚀变带中,受F25断层控制。控制地表矿化带长约2km,宽3-10m,该带东段产状200°∠20°-30°,西段产状164°∠30°-38°,总体产状与地层和岩体接触带之构造破碎带的产状基本一致,由东向西和由地表到深部倾角有变大趋势。该矿化带内具浸染状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毒砂、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局部电气石化,由东向西铅锌矿化逐渐增强,电气石化逐渐减弱。上盘围岩为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主要蚀变发育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长石泥化,弱硅化;下盘围岩为英安岩,主要蚀变发育强绿泥石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少量绿帘石化。在该带内圈定了Ⅰ-1和Ⅰ-2号金银主矿体。其中Ⅰ-1号金银矿体规模较大,控制长约600m,控制最大斜深320m。
1 金银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地处世界三大斑岩成矿域之一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冈底斯Cu、Mo、Pb、Zn、Au、Fe成矿带,大地构造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之西段。
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古新世典中组(E1d)和始新世年波组(E1n)、帕那组(E1p)。典中组(E1d)出露在矿区中部,为一套以中性、中-酸性火山熔岩为主的火山沉积组合,形成于陆缘火山弧的大陆板内构造环境,该组与上覆始新世年波组为喷发不整合接触,为林子宗群火山盆地之下部地层,多出露于盆地周缘和盆底部位。按岩石类型该组划分为三个岩段,(1)典中组一段(E1d1):该段主要由灰绿色绢云母化英安岩组成,走向近东西向逐渐转变为北东向,该岩段内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破碎程度高,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强烈,是罗布真矿区主要含矿层,英安岩岩石由斑晶(20%)、基质(80%)组成,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组成,斜长石普遍白云母化、绢云母化、隐晶帘石化蚀变强烈,黑云母全被白云母取代,基质均由长英质组成;(2)典中组二段(E1d2):该段主要由灰白-灰绿色英安斑岩组成,走向近东西向,岩石呈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微具绢云母化斜长石占主导,含绿泥石化内有不透明矿物析出的黑云母和少量具熔蚀现象的石英,沿流动构造有定向展布特征。基质具霏细结构,流动构造,成份由长英质构成,含以微斑形式出现的副矿物磷灰石和少量粒状不透明矿物,蚀象上具雏晶隐晶状绿泥石化。斜长石斑晶中不排除有少量同质晶屑存在;(3)典中组三段(E1d3):该段主要由灰绿色安山质英安岩组成,走向呈北东东向,岩石呈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微具帘石化斜长石占主导,另见绿泥石化内有不透明矿物析出的角闪石和具熔蚀现象的石英,基质具霏细结构,略显显微交织结构,成份主要由长英质构成,含副矿物磷灰石、粒状不透明矿物,蚀象上具弱的团粒状绿泥石化,另见绿帘石脉及团粒,含方解石的石英微脉。年波组(E1n)出露于矿区的北西部,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沉积岩系;该组与下伏典中组为喷发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帕那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帕那组(E1p)仅在矿区的西北侧小面积出露,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英安岩。
断裂构造发育,总体形成以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向为辅的基本构造格局。F25断裂该断裂位于矿区南西部,发育于典中组英安岩与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控制着Ⅰ号金银矿带的金银矿体的分布,从东往西和从地表往深部倾角有变大趋势。断裂破碎带长约2.2km,宽5-20m,主要由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英安岩、石英脉、方解石细脉和断裂构造形成的角砾、碎块、碎斑、石英质碎粉、粘土及大小不一的透镜体组成,英安岩比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的破碎程度高。断裂破碎带顶断面界线清楚,底断面界线不够清晰,破碎带内断面相对发育,局部断面具铅向、斜向、水平擦痕,沿部分断面有5-20cm宽的粘土条带分布,呈现多期活动特征。具浸染状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毒砂、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局部电气石化。该断裂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表现为先压后扭的特点,为左行走滑逆断裂。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多样,包括酸性侵入岩,中-酸性火山岩。通过对以往区域地质资料的对比研究以及矿区野外地质工作的认识,初步划分了矿区内岩浆岩演化期次:(1)古新世时期,随着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与喜马拉雅陆块的强烈碰撞,在矿区中—北部发育了古新世典中组碰撞型火山熔岩;(2)始新世主碰撞阶段,在矿区南部发育了始新世年波组和帕那组碰撞型火山熔岩及侵入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3)中新世后碰撞内陆拉伸阶段在矿区内发育了黑云母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
矿区内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主要为动力变质作用,表现为与不同期次和性质的脆性和韧塑性断裂构造相伴生,各种类型动力变质岩均沿构造带呈带状分布,与破裂面共同构成脆性断裂带和韧(--脆)性剪切带。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按照矿区内动力变质岩特征,大致分为中深层次动力变质岩和浅层次动力变质岩,即糜棱岩类和碎裂岩类。区内主要是在断裂带内发育浅层次动力变质岩,即断层角砾岩、碎粒岩等。
2 金银矿床找矿潜力浅析
矿区内金银矿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第一,为印度与亚洲两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带,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质组成和地形地貌是直接产物;第二,位于火山岩—岩浆岛弧隆升区;第三,典中组赋矿火山岩系、岩浆岩单元含矿性好;第四,后期构造活动发育、变形强烈、呈带分布,控矿构造F25断裂具有先压后扭的特点,为左行走滑逆断裂;第五,蚀变分带较为明显:在靠近矿脉壁的围岩发育强硅化和绢云母化;向外为绿泥石化、碎裂岩化;最外带为青盘岩化、角砾岩化;矿体顶、底板围岩分别为碎裂化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和碎裂化英安岩,底板围岩破碎、蚀变的强度比顶板强烈;第六,矿石矿物组合: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毒砂;第七,矿化元素组合以Au、Ag为主,Pb、Zn、Cu、Sb、As为辅。
根据上述Ⅰ号金银矿化带主矿体特征,初步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金银矿体产于典中组碎裂英安岩中,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明显。岩浆热液活动频繁,热液活动不仅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矿物质来源,也对典中组金、银元素活化、富集起到了积极作用,构造活动为矿物质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空间,在断裂转折部位金、银元素富集成矿。因此,金银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对其深部延伸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3 结语
矿区内矿化类型和成矿元素多样,因矿产行业经济低迷,勘查投入资金有限,致使矿区内Ⅰ号金银矿带主矿体控制程度不够,对金银矿床成因研究不够,同时对其它矿体投入的勘查工作量较少,因此,对整个矿区其它成矿有利地段的找矿潜力暂不能做出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池月余,张明.皖中沙湖山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安徽地质,2016,(02):104-110.
[2]郑涛,王兴,苏航,李博文.内蒙古三七林场一带多金属成矿控制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5):48-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