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镇雄煤矿地质环境保护
2018-08-29邓声炜
邓声炜
摘要:阐述了镇雄县煤矿开采情况及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分析了地裂缝、滑坡和疏干水源等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针对不同灾害特点,分别提出了合理规划,群测群防,依法治矿,缴纳保证金,统筹保险,土地复垦,搬迁避让,处理矿地纠纷和抢险救灾等防治对策和保护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ining conditions of the coal mines in Zhenxiong County and the typ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mainly analyzes the hazar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 resources, such as ground fissures, landslides, and depleted water sources, and the result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 such as rational planning, group survey and group defense, legal management of mines, payment of deposits, overall insurance, land reclamation, relocation and avoidance, handling of land disputes, and rescue and disaster relief.
關键词:煤矿开采;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Key words: coal mining;geological environment;prot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9-0212-03
1 地质环境致灾因素概述
镇雄县是地质灾害多发山区大县,有监控灾害点1567个,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加剧了原有灾害程度。煤矿开采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有疏干水源、地裂缝、崩塌和滑坡等。由于采空区范围扩大而引发的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已严重威胁县内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镇雄经济发展。因此,分析这类地质灾害的致灾因素和危害,针对不同地质灾害采取相应防治对策和保护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指导煤矿做好防治工作,促进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2 地质环境情况
2.1 煤炭资源及资源占有开采情况
镇雄全县国土面积3696km2,含煤(主要煤种为无烟煤)面积1619.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4%,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全县煤炭地质资源储量74亿吨,可开采储量49.8亿吨。现有合法煤矿和计划建设矿井89对,其中,地方煤矿86对,核定生产能力322万吨。目前已占用资源面积321.75km2,占用资源储量14.9338亿t,尚未利用资源面积1297.85km2,资源储量59.0662亿t。
2.2 煤炭开采导致环境恶化
一是管理粗放无人治理地质灾害,县内小煤窑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周边痕迹沿煤层露头到处皆有分布,全县1999年煤炭行业开展关井压产前有1000多个小煤窑,小煤窑长期滥采乱挖破坏环境至今没有治理无人买单。二是煤炭产业的开发导致环境恶化。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壮大,煤炭产业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支柱产业,煤炭税费在镇雄县的工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带动了全县各行各业的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由于煤矿开采不断改变和破坏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已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
2.3 自然地理
镇雄县地处云、贵、川三省集合部,位处云贵高原北缘,属南温带高原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3℃,每年4-10月雨季,是地质灾害发生高峰期,11月-次年3月为霜雪凌冻期,年平均降雨量770mm;夏季气候凉爽,无酷署,冬季冰冻期较长,全年雨季天多,日照少,温差大。
2.4 地质环境条件
镇雄县是一个山区大县,地质环境复杂多变,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较为突出。早在10年前镇雄还未开发煤炭产业时,县乡几级政府通过拉网式排查,当时全县35个乡镇共有1567个隐患点,其中234个隐患点较为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5 地层岩性
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C5a、C5b、C5c、C6a、C6b、C6c、C7、C8、C9、C10,除C5b及C6a为矿区内较稳定的可采煤层外,其余均为局部点可采或不可采之薄煤层。煤系地层厚150~175m,平均厚163m,煤层总厚3.69~5.28m,含煤系数为2.26~3.24%。可采煤层(C5b及C6a)总厚2.24~4.92m,可采含煤系数为1.37~3.02%。主要煤种为无烟煤,主采C5b煤层,全矿区可采,厚2.2~3.0m,从西向东变薄,局部分层夹矸,煤质为中灰中硫煤,平均发热量5000大卡以上,是优质的工业动力煤和生活用煤,主要用于发电、冶炼和民用。
3 煤矿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煤矿开采破坏了比较脆弱的地质环境,诱发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今年1月至5月不到半年时间,全县报灾25起,其中各乡镇政府上报新的灾害15起,群众举报反映10起。
3.1 地质灾害成因及危害
由于长期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空区,雨季大量雨水浸润,诱发滑坡、崩塌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造成地面建筑物、交通、耕地、水源遭受严重破坏,煤矿井田开采范围内,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等灾害随处可见,致使大面积良田废弃,房屋开裂,村庄搬迁,部分矸石燃烧等。由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种类很多,镇雄因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裂缝、滑坡、崩塌、疏干水源等。
3.1.1 疏干水源
一是煤矿开采长期抽排水,疏干地下水,改变了地表水流向,煤系地层中松散土壤和含高岭土成分的岩层就因脱水收缩变形产生地裂缝,二是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裂缝渗漏了地表水,破坏人畜饮水工程及水源,导致人畜饮水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不便。
3.1.2 地裂缝
地裂缝灾害是县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主要分布于煤矿开采区,主要由煤矿采空引起,采空区地裂缝十分发育。多数长度3100m,宽度0.21m,少数长度大于1000m,宽度2.56m,深1.53m。造成山体开裂,房屋开裂变形,村庄搬迁,土地损坏,粮食减产。
3.1.3 滑坡
采空區塌塌区和地裂缝位于山坡时,则多向下坡方向滑移。在坡度大于20度时可诱发斜坡重力下滑地质灾害,雨季大量雨水进入地裂缝浸润煤岩层产生滑动面,煤岩层倾角较大时就产生顺层滑坡,镇雄县多数煤矿在山区,降水丰富和煤岩层倾角接近20度,容易发生自然地质灾害,煤矿开采加剧滑坡灾害发生,滑坡灾害造成房屋倒塌、掩埋村庄、土地损坏和人员伤亡。
3.2 土地资源破坏
3.2.1 煤矸石压占土地
煤矿开采产生的煤矸石由于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直接堆放在地表已形成大量矸石山,占压耕地严重,有的矸石山发生自燃,污染土地和大气环境。
3.2.2 采空区塌陷和山体滑坡毁坏土地
据统计2013年全县煤炭产量1416万吨,按2m平均厚度计算每年将产生采空区面积为4720000.00m2,采空区随着煤矿开采还在不断继续扩大,造成地面大面积塌陷、地裂缝和山体滑坡等,破坏生态景观和毁坏农田。
3.2.3 洗煤厂和贮煤场损毁土地
镇威公路、泼塘公路沿公路成片分布贮煤场,由于建设贮煤场需开挖平整场地诱发灾害,不但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还破坏了耕地。
3.3 缺乏规划,布点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煤矿没有随资源的分布而合理布局,大部分集中在镇雄复式向斜。相当部分煤矿没有避开地质灾害区域选址建设,后期规划的中型煤矿启动建设手续复杂。现有80对煤矿都是从以前小煤窑逐步改造而来,没有做过设计和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有的布点在地质灾害区域内建设开采。中屯镇有一煤矿因选址不合理在滑坡灾害点下面开采,诱发山体滑坡,造成房屋倒塌、土地损坏和村庄搬迁。
3.4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一是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少,不适应行业管理要求,对煤矿地质灾害的指导和防治力不从心,过度依靠外来中介机构,往往错过地质灾害防治最佳时机。二是小煤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随意开采,一方面容易造成煤矿井下自身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诱发地表地质灾害,对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3.5 地质灾害纠纷不断,长期困扰各级领导和煤矿业主
一方面煤矿开采对局部区域产生地质灾害,煤矿企业责无旁贷需搞好治理和处理好受灾群众的赔偿。另一方面少数群众以地质灾害为由,动辄围矿、上访,严重影响各级领导的精力,同时也影响了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3.6 资源回采率不高
先进的采煤工艺与落后的采煤方法并存。通过多年努力,全县部分煤矿已经采用掘进、采煤、运输机械化,但仍有部分煤矿基础薄弱,采煤工艺落后,资源回采率低,以大量消耗资源、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影响全县煤炭产业的整体水平。
4 镇雄煤矿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及治理措施
4.1 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并不单是技术问题,更是综合的社会问题。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煤矿周围村庄的地质灾害都归罪于煤矿开采,致灾地质作用分自然的和人为之分,自然地质灾害不以人为活动的发展而转移,而人为的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影响,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多。所以整体说地质灾害具备自然属性,又具备社会经济属性,合理有效的监测出地质灾害的诱发原因和保护地质环境非常重要。
4.1.1 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当地政府应当极为重视,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认真负责,必须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县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镇雄实际,编制《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和《地质灾害事故紧急救援预案》,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机构,各乡(镇)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形成层层有人抓的良好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
4.1.2 合理规划,科学防灾
煤矿企业要坚持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方针,要严格执行采矿技术规范,推行正规采煤方法。同时县政府应聘请省级有资质的部门对全县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评估,为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切实提高科学防灾减灾能力,达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终目标。
4.1.3 加强宣传教育,实行群测群防
采取拉网式排查方法,查清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和较为严重隐患点情况。针对点多面广的实际,建立健全县、乡、村、组、矿五级群测群防网络和工作制度。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气象、水利等部门及时提供相应服务。各乡镇对隐患点进行监测,挂出警示牌,向所在地村、组、矿领导发放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向所在地群众和煤矿工人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指明地质灾害点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范围,预警信号和疏散路线,明确监测人、监督人的职责,落实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地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基层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基层科学防灾减灾能力。
4.1.4 加强矿业监督管理,依法治矿
一是认真贯彻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步入法制轨道。对严重破坏地质环境,灾害严重的煤矿实施关闭,镇雄县富华煤矿因地质灾害严重关闭,胡家地和垮山垭口2矿因地质灾害提前关闭。二是加强采矿证年检和延续的管理,凡是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未处理好的煤矿,国土部门不给予办理采矿证年检和延续,待处理好后方可办理。
4.1.5 查明致灾因素,合理防灾避灾减灾抗灾
首先矿业技术的进步要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查明以地质灾害、水、瓦斯和火等为重点的各种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其次是煤矿建矿需要经过初步设计,生产需要采区设计,对灾害区域应预留保安煤柱,按设计建设和开采,提高开采回采率,合理防灾避灾减灾。再次是以經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为出发点,对煤矿采、选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最后是配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灾前灾后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减灾抗灾工作取得实效。
4.1.6 严格落实地质环境和土地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督促煤矿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编制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恢复治理方案,然后根据方案所需资金存入专户,待矿山闭坑时进行治理,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达标后方可退还保证金,否则不予退还,治理不达标的限期达标,到期不治理的扣其保证金治理。
4.1.7 建立统筹煤矿地质灾害保险制度
建立统筹地质灾害保险制度,由政府牵头制定、按照财政、煤矿企业的承受能力,政府出一部分、煤矿出一部分,一年一统筹,建立专户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一旦发生涉矿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政府从统筹专户按比例拨款补助救灾治灾,涉灾煤矿负责政府补助后剩余的所有救灾治灾费用,共同救助处理涉矿地质灾害。
4.2 地质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
4.2.1 有地灾隐患的尽快整治,影响的村民尽快搬迁
对受采空塌陷、滑坡和地面裂缝影响威胁的村民尽快搬迁,新搬迁的区域要开展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而且对村民居住区要严格规范管理。
4.2.2 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煤矿滑坡及塌陷区内耕地凹凸不平,裂缝发育,无法耕作,矿区居民不能正常生产。为尽快达到土地的复耕,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应结合灾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4.2.3 合理治灾,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煤矿开采疏干地下水导致当地群众人畜饮水困难,为保障人畜饮水安全,首先要及时寻找水源实施新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其次是无法找到水源或实施新的人畜饮水工程困难大的,对受灾群众实施异地搬迁。
4.2.4 切实解决好矿地纠纷、地灾纠纷等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在及时处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问题的同时,要坚决打击少数群众无理取闹、聚众闹事,影响煤矿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行为,还煤矿一个静心发展、安全生产的环境。
4.2.5 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领导带头救灾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
灾害无情党有情,一旦灾情发生,全县要做到组织到位、部署有力、安排周密、任务明确、措施有力,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国土部门和救援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深入险区,召开会议研究应急措施,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增强第一线的领导力量。各级党组织,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应识大体、顾大局,临危不乱,靠前指挥,组织群众撤离危房,帮助搬迁,要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楔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及救援人员成为抢险救灾的“主心骨”,带头做好群众工作,带头参加抢险救灾,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同广大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在关键时刻充分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体现党员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争取在抢险救灾中无人员伤亡和不发生其它不安全事故。
5 结语
煤矿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工程,也是镇雄县的支柱产业,煤炭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不断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为促进矿地和谐,做大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必须摸清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现状,查明诱发原因,采取群测群防、依法治矿、缴纳保证金和建立保险制度等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对已形成的灾害进行治理,解决好地灾纠纷和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确保煤矿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祥军,王景春.地质灾害防治.
[2]段永侯.地质灾害防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刘传正.地质灾害勘察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
[4]王双明.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