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

2018-08-29乔怡青

价值工程 2018年19期
关键词:改造设计必要性内涵

乔怡青

摘要:对于小城镇街道空间和景观改造,不能限制在对街道表面与外表的改造,或者是生搬硬套,模仿其他城镇的景观改造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城镇空间的特性进行改造,这样才能体现出城镇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希望能为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eet space and landscape in small cities and towns cannot be limi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and appearance of the streets, or the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mode of other towns. Instead, it should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space so that they can embody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wn.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sign of street landscape in small town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sign of street landscape in small towns.

關键词: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内涵;必要性

Key words: small town street landscape;transformation design;connotation;necessity

中图分类号:TU98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9-0197-02

0 引言

街道相当于一个城市的骨架,连接着城市的住所、医院、商店和广场等各要素,是小城镇结构的主要体现,同时人们也可通过小城镇的街道景观来认识这个城镇的形象与文化内涵。但是从国内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来看,对于街道各方面的改造都不如人意,没有实现因地制宜,仅是做表面功夫,毫无特色,因此如何对小城镇街道景观进行改造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内涵

1.1 小城镇范畴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集镇,属于城市和乡村两个体系,介于城乡之间,地位十分特殊。其中小城市+建制镇的规模较小,人口不超过20万;建制镇+集镇是县的县城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与没有设镇建制,但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

1.2 街道景观范畴

景观是地区内的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在发达国家,景观即是乡村土地。直到17世纪,景观得到各园林景观设计师的应用,开始从视觉美学上,统一定义为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组成的景观空间环境。其中街道景观属于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各要素的骨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交通运输和生活环境等活动空间。街道相当于城镇的血管,从中心向周围辐射,渗透到城镇的人文风貌与环境设施中,将各种景观体系有序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街道空间景观长廊,不仅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景观审美视觉条件,还能为人们提供日常的出行生产活动,让人们认识到街道所带来的精神享受,体现了街道景观在地域生态和人文历史中固有的特色。

2 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现状

2.1 优势

小城镇属于规模较小的城市聚落,是一种从乡村性的社区向多种产业并存发展的过渡性社区,不仅服务于四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为大城市的发展提供各种有效资源。小城镇属于特殊历史环境下而形成的人口集聚中心,具备独特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经过点、线、面等一系列方式来展现自身独有的城镇风貌和风格。并在不同年代背景与生活模式指引下,沿着合理而形成的完整结构体系与空间体系,属于城镇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展示城镇人文景观与精神的关键。正是由于这种经长时间演变而成的小城镇具备其他城市建设所没有的特殊优势。

2.2 劣势

每一个小城镇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文特征和自然属性,这些特征直接反馈到城镇街道景观中,演变成属于个性发展的城镇风格、风貌和气质。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的发展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城镇街道景观的改造设计仍存在观念误区,部分设计师没有结合城镇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使得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缺少整体性规划与设计,不能突出小城镇自身的景观文化和生态特征,降低了小城镇的生存品质,影响到整体形象。此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建筑物逐渐向高层、超高层发展,城镇街道变得宽敞、笔直,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与以往舒适的生活环境背离。加上发展小城镇,对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的作用就是有效解决城市中人文缺少、环境加剧的问题,减少城市病的发生概率,但事实却是与实际要求背离,在改造过程中,设施差、规模大和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

2.3 发展与转化

小城镇街道的选址、形成和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农耕密切有关,并且自然环境下的形成替代专业人员技术设计是小城镇街道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传统村镇的形态均以分散的组团型住宅为主,目的是方便农耕,体现了地质条件作为影响小城镇街道景观形成的基础要件,越接近水域,方便对农作物灌溉的区域已经变成优先考虑因素。选择了河流,相当于现在一条能够维持生活的枢纽,这种依河而建的方式一直维持到现在,才以河流为骨架聚集形成带聚落,并开辟出长短不一的道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道路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变成主要的交通干线,人们开始在交通与居住方便的位置开设店铺,组织商贸活动,等到人口聚集到相应程度后,就会变成十字街,并随着人口增加而变成小城镇。与大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式不同,小城镇的发展缓慢,从开始的定居到村落聚集,最后到街道形式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依靠村民的自发性,使得城镇街道设置缺乏规范性,让街道空间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演变成自由式布局的道路。

3 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的必要性

3.1 城镇发展的需求

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建设活动和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个因素有关,因此小城镇街道景观建设活动时,对于景观的改造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小城镇发展的三个因素,以自然景观资源为改造依据,优化小城镇空间结构,合理布设城镇的生态环境格局,有效改善小城镇生活环境质量,让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维持在平衡状态,保证城镇稳定发展。相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小城镇街道景观的改造建设必然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3.2 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基础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逐渐显现出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对景观环境形象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不仅会出现单调乏味的感受,也会存在魅力十足的感受,而这些都是人们在街道环境中对活动场所的视觉景观的向往,这就需要确保景观井然有序、布局合理,这样才能实现景观视觉环境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契合,充分表达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居民的精神面貌,让城市与景观和谐完美,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

3.3 文化文脉的需求

在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中,是否能保留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地方特色,关系到整体改造设计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改造设计中,必须尊重文化文脉,结合街道区域和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来改造,不能大拆大建具有历史文化蕴意的城市街道景观,而是合理分析城镇的历史演变、居民行为特征、传统文化和价值取向,适当修缮、调整,尽可能保护和复原原先的街区面貌,增强街道景观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

4 小城鎮街道景观改造设计内容

4.1 街道景观改造设计需遵循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规划

在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前,设计师需要进入当地进行考察,了解小城镇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将能够展示当地人文特征的部分有效融入到改造设计方案中,通过小城镇的历史脉络向人们展示街道各景观要素,增强小城镇人文特征的表现力,突出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并认真调查当地的交通情况,合理规划交流流量,并依据相应的特点来规划道路、设施、绿化、小品和水景的设计方案。此外,还需结合当地生活居民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当地民情相符的建筑材质、建筑模式和街道景观设施模式,保证各要素完美契合。

4.2 街道景观改造设计需体现出地方人文特色

为了突出地方人文特色,在进行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中,必须尊重与保留小城镇街道景观中传承的人文气息,体现出明显的地方人文特征,以人文关怀作为改造设计的目标,重视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让小城镇在游客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让当地居民具有归属感,真正将城镇街道当做家来尊重与爱护。例如对于海南省某小城镇街道景观的改造设计,为突出该城镇的文化特色,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符号,结合当地地形所赋予的自然环境,将大力神、牛头、狩猎图以及春耕图等文化符号合理融入到硬山墙、斜屋面、清水墙面、小青瓦等布局上,丰富街道景观的文化气氛。

4.3 街道景观改造设计需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稳定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种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影响到生态平衡,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在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中,必须尊重与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尽可能节约能源、土地、生物和水等资源的使用,提升物质的循环使用效率,维护生物本土性与多样性,保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价值流与物质流畅通,实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发展。例如广东省中山市某小城镇的景观改造设计,在本次改造设计中,为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将原先升平路所采用的三板四带格局改造为二板三带式的园林景观路,考虑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隔带上虽然种植假槟榔、马樱丹和芒果树,但与该城镇的建设发展不协调,因此仅是保留具有遮荫效果良好的芒果树,然后设置一条6m的绿化带分割车道,并种植乔木、地被和灌木,然后使用40×50cm的隔离石墩来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使用车道的矛盾,有效规划车流、人流的集散。

4.4 街道景观改造设计需加强街道景观各要素的改造设计

小城镇街道景观由建筑、路面铺底、绿地、休憩小品与城市雕塑等要素构成,因此在实际改造设计方面,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街道景观的视觉舒适角度出发,以协调统一为原则,采用风格相对应的材料来铺设地板,然后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多树种的立体式配置,让灌木和乔木结合组成一个规划合理的视觉效果,但禁止过度遮挡街道视线,影响商业气氛。此外,考虑到休憩小品与城市雕塑的造型是评判街道是否友好的指标,且具有较强的符号性,必须综合配置二者之间的布局,规划它们的公共空间属性,这样才能展示城镇风貌,向人们传达城镇的精神文化。

综上所述,街道景观代表着一个城镇的风格面貌,只有遵循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规划,突出地方人文特色,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加强街道景观各要素的改造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城镇街道的景观特色,为人们创造出优美、适宜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静.试论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J].科学种养,2016(4):227.

[2]王乌兰.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设计浅析[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2):39-41.

[3]郑源泓.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策略刍议[J].现代园艺,2017(4):56-57.

[4]严明.城镇街道景观设计的方法[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58-61.

猜你喜欢

改造设计必要性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公共建筑给排水改造项目的设计体会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