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资金更好地流向“绿水青山”

2018-08-29黄景莉

时代金融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水青山商业银行

黄景莉

【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十九大再次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环保理念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行各业都应当树立起环保的担当意识,而不仅是生产行业,金融服务行业也应当充分利用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积极支持绿色产业,这既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论述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绿色金融 对策 思考

绿色金融是指以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增效为出发点进行的金融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新能源等领域提供的金融服务,而其中也包含了另一层引申意思,就是对于环境污染较大、资源消耗较大的产业的资金审慎投放。当前,随着金融业对绿色金融概念的倡导,以及监管部门提出的相应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在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绿色金融意义

纵观大多数工业国家的成长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是普遍共性,在工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显现,又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我国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却比较快,这其中大量粗放式的工业生产企业在提供了生产成果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破坏。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意识到了工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又通过推动增长模式转变,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绿色发展这一概念。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和要求,经济活动领域也纷纷转变思路,调整发展模式,使得环保正成为社会新的投资方向。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资源流动的重要载体,对于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商业银行的发力方向在哪,哪儿就能获得发展的主推機。也因此,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服务,让资本为绿色金融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将使绿色金融这一概念能够提到现实体现。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绿色产业的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也是顺势而为,既增强了风险防范能力,改变了业务结构,又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发展现状浅析

就我国行业现状来看,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接触时间较短,发展方面步调不一,但是总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意识不强

由于“绿色金融”这一概念提出时间较短,而且监管部门对此只是提出了一些引导性的文件,比如实施方案指导,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指引等等,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指标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出具体要求。所以现阶段,只有监管部门和少部分商业银行意识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并实实在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然而,更多的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重大意义仍然认识不足,意识不强,而且随着目前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争夺市场份额,都将重心放在擅长的传统业务方面,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使得对“绿色金融”这一概念无暇顾及,也导致了社会公众和客户对绿色金融印象不深,认识模糊。

(二)相应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绿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产业布局和产业规模上总体较小,并且产业种类也参差不齐。少数商业银行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和掌握,创新开发了一些绿色金融业务产品如碳金融、小微融资、碳资产质押贷款、绿色理财产品等。然而更多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的认识仍然只是片面取决于政策文件中的相关内容,缺乏对辖区内的绿色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了解,这就造成了很多商业银行仅仅是在信贷投放政策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一些有关鼓励信贷投放绿色产业的内容。却没有从利率定价、授信办法等方面去研究形成相关的信贷产品,这就使得绿色金融业务只有政策鼓励,而缺乏实实在在的配套产品支持。

(三)风控机制的滞后

虽然从发展方向来看,绿色金融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有政策的鼓励,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也将被放大。目前,由于银行业对于绿色金融还处在乐观判断和积极鼓励的状态,在风险控制方面并没有对产业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也就造成了风控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全面性。

三、发展对策思考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目前,为了提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认识,各地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应当要加大对环保方面政策、法律法规和绿色金融理念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绿色绿色金融工作成效,积极宣传绿色金融领域的优秀案例和业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推动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同时,适时邀请省级相关部门开展绿色金融座谈交流和调研活动,扩大绿色金融对银行业的正面宣传效应。

(二)加强产品开发

配套的金融服务产品是绿色金融业务能否搞笑推进的关键,各商业银行应当在对辖区内绿色产业分布情况、发展情况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加强产品开发。一是利用信息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成果,积极探索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思考,不断增加自身发展中“绿色”因子的植入;二是结合自身结合银行自身特点以及辖区内绿色产业布局特点,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角度出发,量身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绿色金融产品。

(三)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制度

为提高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应当建立起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制度。为此,人行、监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协同,推进企业节能及环境行为的评价、审批、处罚信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政策性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已申领排污许可证、获得环保产品认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单和节能改造项目信息,促进金融精准对接。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应当探索编制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重点关注绿色金融创新情况、以及涉及环境、安全重大风险的企业融资情况,夯实绿色金融安全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进军.“新常态”下海南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研究[J].海南视窗,2015(8):82-85.

[2]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1):18-20.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绿水青山商业银行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