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问题

2018-08-29陈彦宇

时代金融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货币政策

陈彦宇

【摘要】当今我国货币政策体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中,面临着如何制定和完善货币政策目标、优化和改革货币政策工具、转变政策调控方式、疏通传导方式最终达到提升政策效果完成目标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客观认识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方式方法,构建适合现有大环境下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逐一攻克货币政策体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导致的政策多元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并达到最终的完善,提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关键词】经济发展 新常态 货币政策

一、引言

经济发展新常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稳健步伐孕育而生,经济在增长过程中有常态与非常态的两种表现形式,不冷不热的平稳进行为常态,过高或过低的失衡状态则为非常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正确的认识和适应乃至引领新常态,是我国当下以及未来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与增长的重要基石。在追求长远可持续发展,放缓经济增长并推进改革的大逻辑中,我国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去适应和转变方式去完善服务体系,在现今的政策制定、实施、研究中面临着众多问题。

想要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则需要解构并重建原有经济结构,制定新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动力和目标,摆脱以往的传统经济模式,重塑新经济稳步长远可持续增长的大跨越。在此期间,需要把宏观上的调控经济政策与微观上的行为主体关系进行重新构建,在资源配置中以市场为主体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构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着众多问题和挑战。

二、完善新常态货币政策体系下的新要求

从我国现有国情出发,制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在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维持币值的稳定。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中,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多目标的制度,主要基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并在不同阶段中以权衡不同阶段的重点来考虑稳定币值、保持增长、促进就业乃至平衡国际收支等多项目标,并需要随着不同经济条件的变化去切换目标和权衡重点。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政策体系中货币政策的目标讲究宏观调控要稳定,微观调控要灵活的方式去中高速增长经济、转型和升级政策结构、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为重中之重。这就导致货币政策的目标需要更加多元化,目标之间的冲突则更难以协调解决,加重政策工具的组合和调控的难度,乃至肩负起调结构和防风险的重任。因此在众多目标和冲突之中建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体系,如何在多元化的目标之中构建一个目标政策体系并权衡其他目标协调完善,即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权衡与取舍是首要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则需要选择货币政策的操作和中介目标跳出以往旧形式下的数量型目标,转换为新常态下的长短期利率等价格型目标。然而随着当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形式的出现,越发自由化、市场化的利率,社会融资规模等数量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及和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逐渐远离、弱化,更加难以预知。因此在如此巨大复杂难以调控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选择和转换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并要兼顾数量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平衡,无疑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限制。

三、创新货币政策及工具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大多是以中短期的角度所提出并实施的,用以稳定货币增长,缓解实体经济货币流动短期性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则因此出现了货币政策工具和政策发展目标的期限之间的时间适配性上的问题。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丁伯根法则”表明我国政府必须制定不少于已有政策目标数量的政策目标工具,并且确保政策工具之间互为独立,才能实现多元化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因此首先就要解决政策工具与目标的期限直间的适配性问题,其二是如何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市场调节功能,再而是政策工具怎样融入搭配进政策目标中并积极发挥作用。

然而,中央银行对大多数货币政策工具的部分数量乃至价格都有相应的限制,较差的透明性则会导致资源优化配置的货币资金政策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作用。正因如此,中央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则是在货币目标管理的预期时如何兼顾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透明性。这就要求中央银行需要充分了解市场行为主体的预期,并对未来经济发展有着较为准确的预测,这也是对中央银行的可信度和独立性的新要求。

四、货币政策的转变与政策的调控方式

货币宏观政策调控的核心在于合理的政策操作规范、操作时机和操作力度。一改旧时的大规模调整总量的陈旧方式,防止调控力度过猛或不足的现象采取了细分性较强的微调、区间调控、预行性调整等多样化的手段方式参与其中,正因如此对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和调控方向乃至调控时间上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货币政策调控规范的研究重点中,相机决择与单一规则是历来货币政策学者们主要争辩的对象。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采用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化进行相对应的相机抉择,是旧时为了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依循策略,新常态背景下,要求我国货币政策转型为主动的价格型调控模式,脱离以往的数量型被动相机抉择,最终实现经济的稳健增长。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单一性亦或多元化,决定着货币操作规范的选择,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如果趋向多元化则会加重政策抉择的困难度。

中央银行对经济前景的预测和货币政策时滞的判断决定着调控的时机。现今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日渐复杂,严重影响市场主体的决策,更因此加重货币政策时滞的难度。在调控的力度把握和区间合理选择上,货币政策的调控和判断服务于宏观经济下的合理区间范围内,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旨中,经济稳健增长的区间将会呈现动态浮动性,因此中央银行需要準确预估并进行判断选择更将难上加难。

五、结束语

以上综述表明,当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逻辑下,权衡确立并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的主要发展目标,需要构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并使之合理匹配结合运用到经济目标中去,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引领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的货币政策目标需要依赖合理的货币政策体系,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权衡阶段目标并采取独立相应的工具措施予以辅助,使国家经济得以长久处于踏实稳健良好的成长模式,真正意义上的贯彻新常态经济发展主旨。

参考文献

[1]潘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6(2):106-112.

[2]钱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J].财讯,2017(29).

[3]查苏倩.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新常态货币政策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