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私分明的董必武

2018-08-29陈品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私分明董必武堂弟

陈品

董必武,与谢覺哉、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董必武向来公私分明,从不为亲属谋取特权,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所敬仰。

不帮孩子找工作

董必武和妻子何连芝一共育有3个孩子。大儿子良羽出生时,董必武觉得当时国家的工业太差,希望他们这一代人长大后,国家能造飞机。他认为一个国家能够制造飞机就说明它的富强,所以给第一个孩子取名“良羽”。出于这样的想法,第二个孩子出生时,董必武就继续在“羽”字上做文章,为她取名“良翚”(音huī),意思是羽毛的颜色。最小的孩子出生后,又为他取名“良翮”(音hé),意思是鸟翎的茎。

董良翚原在部队工作,因为视力不好不适合画图,退役到北大读书。到了毕业分配的时候,因为她没有工作分配的名额,学校里的领导跟她说:“你回家找你爸爸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回到家,父亲对她说:“我能有什么办法?那你就在家待着吧。”

后来,学校里有同学因学业不合格毕不了业,董良翚这才得到一个空额,被分配到一个小学教书。她到教育局报到的时候,有人通知她学校已经不开课了,又让她回家等着。

不久,北大的同学来电话,说给她调了工作。原来,她一个分配到外文局的同学因为被单位退回,这样她才顶替同学的空缺去了当时的外文局。在外文局,董良翚一干就干了20多年编辑。

不帮堂弟贷款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董必武的远房堂弟董贤煦因家乡遭受水灾又生病,于当年的10月两次写信给三兄董必武,希望介绍银行搞到贷款渡过难关。

10月24日,董必武病中请秘书代笔写了回信,拒绝了堂弟介绍贷款的请求,并从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钱解堂弟之急。

董必武在回信中是这样说的:“今年我们国家遭受水灾的地方较多,有些地方灾情较重。各遭灾地方的人们都各有困难,政府拨不少粮款物资救济,但受灾的地面大,人口多,每一灾民得自政府的救济毕竟有限,主要是靠灾民自己和本地人民共同努力生产,渡过灾荒……人民银行的贷款主要是帮助生产,比如为了农业生产缺乏种子、耕具等请求贷款,银行一定会考虑的,这样的事用不着我来介绍。至于要银行贷款,我介绍也不生效。请你注意,现在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必须为人民服务,除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外,任何人没有特权。在你的思想中对这点似乎还不很清楚……为了救你之急,在我生活费里拨一些钱给你用。这点当然不能解决你当前的困难,但我又有什么更多的力量来帮助你呢?”

董良翚说,父亲看似是“不近人情”,但其实是“在情在理”的。

平等相待

董必武是清代秀才,毛笔字写得非常好,他规定自己每天一定要写100个中楷。如果这一天在路上没有条件写,第二天要补回来。如果连续3天没写,他也会把落下的300个字补齐。

董必武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写给董良翮的座右铭中开首两句是:“学要有恒,尤要专心。”在一封家书中,董必武对孩子们说:“青年学生时代最大的毛病是不好学。”

董必武和孩子们的交流与其说是父子、父女间的交流,不如说是朋友更为合适。在给董良翚的一封家书中,他说:“你说我的性子太急,也说得很对。我不仅性子急,对人的态度也过于严厉……后来有些变化,但病根没有完全去掉,有时复发。你这次揭发我这毛病,我下决心改。”董良翚说,父亲是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相待,不会用家长式的权威压制孩子,这是值得现在的父母学习的。

猜你喜欢

公私分明董必武堂弟
董必武严律教子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清廉为政
如何引导领导干部做到公私分明
我的聋哑堂弟
教育資源投放“公私分明”或“一視同仁”?
可爱的小弟弟
放着河水不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