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朝鲜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之探索
2018-08-29汤新兰马荣娟
汤新兰 马荣娟
摘 要: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提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基于此,朝鲜语专业根据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及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及国际交流等方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以期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朝鲜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H219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转型的背景概述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采用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积极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运而生。2015年,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接到 《河北省关于公布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正式成为河北省建设高品质应用型大学的试点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学院转型发展的契机下,朝鲜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使命是既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外语专业的开放性特征,不断提高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又要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成为具备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多方位、多角度構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坚持“基础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原则,构建“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学生特点、办学特色,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课程优化体系。课程体系按照“通识通修课+ 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教学课”的模式构建,通识通修课全院打通,专业课发展保证学生专业教育,选修课满足学生兴趣,实践课提高学生应用技能。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载体,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帮助学生夯实语言的基本功的前提下,着重对专业拓展课程模块进行改革探索。改变传统的文学语言的内涵式拓展,注重多元化结合,将朝鲜语与管理、经贸、文化等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素质。如新增国际商务韩国语函电、翻译、口语实务等应用课程,增设韩国书院文化、朝鲜半岛局势等课程。
丰富语言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课程的知识平台、第二课堂与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素质平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形成有力地互动、互融、互补;校外实习、实践立足于“服务社会、锻炼自己”,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点。
教师是课程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有力依托。朝鲜语专业中国教师全部具备国外深造和留学的经历,外教亲和认真,教师重视学生发展要求和语言学科的教学规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其采取小班授课+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方法,关爱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朝鲜语专业的听力课程全部使用语音室,口语、翻译等90%以上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合理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手段组织和安排课堂内容,建立了丰富化、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语言输入量增大,学习内容可视、可听、可说,形象有趣,学生通过多渠道感受朝鲜语,以对话、朗诵、短剧和电影配音的方式来练习口语,增加课内实践,激发学习动力。
三、专业特色
(1)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互动和互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建成日韩文化室一间,学生通过兴趣小组了解韩国传统礼仪、饮食文化;举办国际交流创意文化周、外文歌曲大赛、日韩料理大赛、优秀译制片翻译大赛、中韩青年文化交流月等专业类文化活动,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在交流实践中得以全面提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社会对接战略,以品牌活动“Globe view”国际文化沙龙为依托,邀请企业家、人力资源部经理、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在与社会接轨的实践中,学生提高了专业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通过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推荐选派30余名学生参加了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忠南大学、顺天乡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学生热情接待韩国全北大学、韩国青年友好访问团等计百余人;不定期邀请韩国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与全州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连续三年举办为期二十多天的中韩青年教育文化交流月等特色活动,邀请韩国师生走进外语角、课堂与学生交流和对话,朝鲜语专业四个年级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跨国对接,信息与知识的跨国传播,增强了学生外语实践,拓展了国际化教育理念和视野。
(3)倡导校外服务实践,从社会效益中检验学习成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通过社会义工、爱心慰问等活动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专业学习的紧迫感。支持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 “槿木传爱”大手拉小手活动、“蓓蕾”行动等爱心支教、社会调研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效。组织学生为保定中韩创意文化论坛等活动担任外语翻译、主持等,在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使得他们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检验和提升。
四、余论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加强领导和管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民族文化不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各民族文化间的频繁交流、借鉴、吸收与融合也势必会深刻地作用于各国的教育。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本国院校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朝鲜语专业作为外国语专业类别,应该注重外语专业的国际化、开放性特点,在学科设施和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国际化拓展,为此,我们还应从学生国际礼仪、语种使用国家的文化学习,提升学生的涵养,注重学生的外事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国际交往规则的掌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地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天中学刊,2014(5).
[2]兰巧玲.地方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建设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 .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刘佳宁,孙树鹏.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专业为例[J].商情,2017(10).
[5]刘建华.转型驱动下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6).
[6]张哲华.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