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8-29杨冬喆
杨冬喆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吸收和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精髓十分必要。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教学实际,将“双元制”创新地引入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不仅能够确保人才质量的全面提升,而且其是构建本土化高职教育规划的必要组成及核心保障。文章基于“双元制”教学视角,重点研究人才培养对策与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元制”;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识码:A
一、“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等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课程的编排上,“双元制”旨在培养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元制”视角下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
1.企业调研,校方确定,企业核准
德国“双元制”课程具有课程实施以双方合作为基础的特点,学生每一学年都是在学校与企业交替学习,这就意味着每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才能更好地进入企业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一门课程的内容要求我们教师熟悉企业的培养内容,将学校课程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学习的内容更好地衔接与贯通。同时经调研后确定的教学内容最终要经过企业的核准,根据企业的建议进行修整。
2.构建新课程体系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对原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作了全面修订,建立了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建立新教学计划按照工学结合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强化实习实训管理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充分依托机电装备制造类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
3.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全面实施“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接受顶岗培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双师”结构的师资调整,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机电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学结合教材的开发和实训室的建设。将部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聘为兼职教师,来校讲授专业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聘用企业专业人员作为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管理作用及评价作用,并使其成为“双师”教学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始终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始终与前沿的技术和工艺保持最迅速的对接。
4.建立一体基地,实践理论结合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而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人力、物力与财力的资助,通过校企资源与信息共享以实现“双赢”。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在基地中添加真实的或是仿真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定时定期组织学生在实训基地上课。在基地真实的环境与氛围中随机指定学生为操作员、检验员、工艺员与技术员等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学生按照企业真实岗位的工作流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以职业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
总之,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双元制”理念的重视,准确把握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确保知识结构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统一协调,辩证科学地借鉴“双元制”经验成果,为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和助力,加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树明.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2(7).
[2]赵学瑶,卢双盈,白志凡.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移植演变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87-92.
[3]钱闻明.借鉴德国“双元制”改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