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听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策略的研究

2018-08-29马颖

求知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马颖

摘 要:一个人要想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培养听障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要科学制定养成教育的目标,创设良好氛围对听障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增强听障幼儿的自我意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从而更好地培养听障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让他们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关键词:听障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獻标识码:A

一、科学制定养成教育的目标

每一名听障幼儿都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学校作为听障儿童学习的场所,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对听障幼儿的养成教育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体现出阶段性、层次性。如小班听障幼儿就掌握基本的:认识国旗;愿意上幼儿园,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每天入园、离园时,在成人的提醒下主动向老师问好、说再见;在教师提醒下不打架,能遵守游戏的规则等。中班听障幼儿要掌握:认识国旗,知道爱护国旗;热爱自己的班级,喜欢跟小朋友一起上课、游戏;会正确使用“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游戏中不争抢玩具,不独占玩具等。大班听障幼儿要掌握: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听老师的话,关心老师;不骂人,不欺负同学;诚实,不撒谎;主动承认错误,有错就改等。学校也要适时调整教育内容,帮助听障幼儿正确理解,做到言行一致,避免脱离实际。

二、创设良好氛围对听障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更需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氛围,利用家园宣传栏,对幼儿的道德品质、文明礼仪等进行宣传,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营造良好的班级、校园氛围。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对听障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定期表扬行为习惯良好的孩子,并适当给予奖励,通过以表扬促成长的方式,让听障幼儿意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听障幼儿更好地成长。

三、增强听障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对听障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听障幼儿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要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言行举止去影响听障幼儿,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情,教师首先要做到,充分起到示范的作用。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非常强,当他们看到某些幼儿因为某些行为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奖励的时候,他们就会增强自我意识,就会意识到下次如果这样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奖励,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之下,听障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

对听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缺一不可。对听障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共同参与,调动各种资源与途径,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家庭、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可见三者相互依存,形成合力。学校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渠道;家庭教育注重环境熏陶,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社会环境在于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提供一个场所,让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实践。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作用,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五、结语

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相当一部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旦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就可能无法弥补,甚至会影响孩子将来的成长,因此听障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必将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谭松贤.养成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1(6).

[2]杨崇媛.播下养成教育的种子[J].广东教育,2004(6).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创新学习学生行为习惯与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