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在经管课程中的创新应用

2018-08-29王欢

求知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经济法

王欢

摘 要:在大学阶段,学生不仅要接受专业文化知识,更要形成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人生角色的转变。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以经济法课程为例,结合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特点,立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融入经济法课程的新举措、新方法,构建创新型经管教育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在知法、守法、用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方向,自觉肩负起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经济法;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渗透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思路

经济法是经济与法律两方面知识相交叉的学科,作为经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但更偏向于应用的一门课程。它讲述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法律规范,具有法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因此,经济法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对经济法律规范的了解和掌握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法的学习使得道德教育不仅成为可能,也成为一种必然。它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新型实用型专业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对讲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只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怎样的价值体系下去掌握知识的内涵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掌握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确立和保护;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商标法、专利法);等等。

2.能力目标

能执行经济法律的各项规定;能识别、确认各种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法律业务的基本情况;能够对现实中的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够分析各种企业的具体规定;理解并应用企业破产的申请、受理、破产宣告与清算、重整与和解;能够熟悉订立合同所有细节,以及违反合同法规定的责任;能够理解并应用担保的类型、担保的具体步骤;了解工业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最终运用法律常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等等。

3.思政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理论知识以及经济法法律法规、政策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爱国、守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并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实施

1.在学科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以积极的姿态去认识、理解、接受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分析、评判社会现象与自身的思想实际,明辨是非,从而成为法律规范的主动服从者和实践者。

2.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教师要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高尚的道德和人格魅力更有利于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因此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的方式发挥表率作用。

3.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手段,开展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渗透式的德育必须立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独角戏”的授课模式,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针对疑难案件的抗辩活动,对疑难案例采取控辩式、正反方辩论式等对抗方式进行讨论。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对基本原理的运用,并能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胆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旁听、观摩经济法庭审判活动,举办经济法律知识竞赛,开辟校园法制宣传园地等活动形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体会以法服务于社会现实的成就感,让法律的学习成为内在的需要,自然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本课程长期以来由本人主讲,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对学生的上课状态及学习兴趣点也颇为熟悉。本课程的探索研究也得到了学校全程常态化思想政治3D教育创新项目的大力支持。

四、课程效果

课程改革后,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有了明显的好转,同时对经济法课程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加深。尤其是原先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对于案例讨论、疑案抗辩环节颇感兴趣,唤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的平均成绩与以往比较有了显著提高。根据以往成绩汇总数据分析,经济法课程平均成绩为73~75分,课程教学改革后,平均成绩达到了78~79分。其中平时成绩平均分涨幅8分,期末考试平均涨幅5分。同时课程成绩优秀率有所提高,从原先的5%上升到11%;不及格率也有所下降,从原先的8%降至5%。课程改革后弥补了传统考试模式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在课程中开展了案例分析、疑案抗辩及辩论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摆脱了原先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法典、法条,能够分析案件实际情况,结合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并给出自己的观点,灵活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案例分析中,学生思路更加开阔,通过查阅资料、翻阅参考书籍,各抒己见,在课堂中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不仅能解决实际案件,还能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在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每个人都清楚意识到并能够预见到违法行为的后果,从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法律的畏惧和尊重,并用法律指引自己的行为。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学生更加遵纪守法,遵守校规校纪,以往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明显减少。在课堂中,学生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今后走向社会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工作者通过经管类课程教学思政改革的开展及不断创新,努力在学院形成全课程思政教育,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人文情怀,培养新一代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晓燕.浅谈经济法課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渗透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50-51.

[2]刘晓善.《经济法概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研究[J].网络财富,2009(4):115-116.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经济法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经济法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策略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经济法理论的反思与完善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