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诗经》中表示马具的词语

2018-08-29周羿彤

文化产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段玉裁秦风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羿彤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马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原始社会时期,华夏祖先已经开始驯养马了。古人在驯服马的过程中发明了马具,用来控制、驾驭马匹。《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所涉及的先秦马具的描写为后世的研究提供较早的可靠材料。

经过整理与分析《诗经》中有关马具的诗歌篇目,本文将其中的有关马具的词语分为三类:表示鞁具的词语、表示挽具的词语及装饰物词语。

一、《诗经》中表示鞁具的词语

《说文解字》:“鞁,车驾具也。”①鞁具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马首。由辔头、镳、衔组成。辔头出现较早,随后,在商代晚期出现镳、衔,到春秋初期,镳、衔逐步完善。

(一)辔、勒、羁、鞚

古代的“辔”本义是驾驭所用的缰绳。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辔、鞥盖古语。辔亦名鞥也。”②《释名·释车》:“辔,拂也,牵引拂戾,以制马也。”③“辔”在《诗经》中被多次提到。如《诗经·齐风·载驱》中有“四骊济济,垂辔沵沵”,《诗经·鲁颂·閟宫》中有“六辔耳耳”,《诗经·秦风·驷驖》中有“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经·小雅·车舝》中有“四牡 ,六辔如琴”,《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中有“我马维骐,六辔如丝”“骖马两内辔为环系诸轼前,故御者只六辔在手”。④此句意为四马驾车时,辕内两服马一共有两条缰绳,辕外两骖马各有两条缰绳,所以是六辔在手。《诗经·秦风·小戎》中“龙盾之合,鋈以觼軜”的“軜”,段玉裁注《说文解字》:“靹之言内,谓内辔也。其所入轼前之环曰觼……诗言觼軜者,言施觼于軜也。”⑤,即指内侧骖马的辔绳,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得以固定,此句中的“觼”指一种有舌的环,舌用来穿过皮带,固定缰绳。对于“缰”,古今概念有所不同,现代所称的缰绳,是指马口两侧系于马镳环外的绳索,古代则称为“辔”,而古代所称的缰指四马驾车时,骖马脖颈上或面向服马一侧的马镳环上系结的革带。革带的另一端也缚在衡上,它的作用是控制住骖、服马的间距,不让骖马向外跑出。

《说文解字》曰:“勒,马头落衔也。”⑥“勒”是设有马衔的辔头,在商代开始使用。因为勒用革制成,也称辔首,《尔雅·释器》曰:“辔首谓之革。”⑦在《诗经》中简称革,如《诗经·小雅·蓼萧》中有“鞗革冲冲”;《诗经·小雅·采芑》中有“钩膺鞗革”;《诗经·大雅·韩奕》中有“鞗革金厄”。

辔头也称“羁”。《说文解字》曰:“羁(罵),马落头也。”⑧又称“络头”,后代也称“络脑”,俗称为“马笼头”,是为了网络马首。如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屈原的《离骚》中有:“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羁”指络头,“靮”与“鞿”指马缰绳。“鞚”指带嚼口的马笼头,“纵鞍则行,揽鞚则止。”先秦时代,“绊”与“羁”用处相似,《说文解字》曰:“罵,从网。绊也。”段玉裁注:“既绊其足。又网其头。”⑨后世合称羁绊。

(二)镳、衔

《说文解字》:“镳,马衔也。”⑩段玉裁注:“马衔横毌口中。”《释名·释车》的解释更为形象:“镳,苞也,在旁苞敛其口也。”⑪镳指马口中所衔铁具露出在外的两头部分,系上绳索,便于控制马。西周早期流行圆形镳,西周中晚期多方形镳,春秋时期出现长条形镳。“衔,马勒口中也。”⑫“衔”的本义是马勒铁,衡勒在马口中,由两节链条组成,两端与镳相接。《诗经·秦风·驷驖》中有:“輶车鸾镳,载猃歇骄。”《诗经·卫风·硕人》中有:“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又巾部曰幩,马缠镳扇汗也。葢扇汗亦绕于两端。”“朱幩”指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⑬镳以铜或铁制成,以朱丝装饰,又称“扇汗排沫”。成语“分道扬镳”中的“镳”指马嚼子,代指马,“扬镳”指驱马向前。汉语中有“联镳”一词,在后代诗词中常出现。唐代刘长卿《少年行》:“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宋代京镗的《雨中花(重阳)》有“巷陌联镳并辔,楼台吹竹弹丝”,联镳指相等或同进。

二、《诗经》中表示挽具的词语

挽具用于车与马固定,在先秦时,主要有鞅、靳、韅等。

(一)鞅

《说文解字》:“鞅,颈靼也”⑭,“靼,柔革也。”⑮鞅是古代用马拉车时套在马颈或马腹上的皮带,是连接车与马的关键挽具。《释名·释车》:“鞅,婴也,喉下称婴,言璎珞之也。”⑯故又名“缨”“镂膺”“当胸”。如《诗经·秦风·小戎》中有“虎韔镂膺”。陶潜《归园田居》有“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轮鞅”则借指车马。

(二)靷

颈靼缚住车轭时,横于马颈的部位在喉下,马引车前行时,呼吸器官易受压迫,影响马的前行,所以又加上靷。《释名·释车》:“靷,所以引车也。”⑰在靷带环套位于马背部大都有一根小横带,带上系一枚铜环,称作靷环、游环,作用是以车辀为中心线固定外侧的马辔绳,使之不与其他带纠缠。《传》云:“游环,靳环也。游在背上,所以御出也。”《释名·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卻,无定处也。”⑱

《国风·秦风·小戎》中有“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龙盾之合,鋈以觼軜。”《释名·释车》:“胁驱,在服马外胁也。”⑲《传》云:“胁驱,慎驾具,所以止入也。”胁驱是皮条,上面系着衡,后面系着轸,限制骖马向内跑入,保持骖、服马之间的距离,使骖马不影响服马的行走。《传》云:“阴,掩轨也。鞍,所以引也。鋈,白金也。续,续引也。”阴是车轼前的横板。靷是引马车向前行的皮带,一端系在马颈上,一端系在车轴上。鋈是白铜,鋈续是用白铜制作的续引。

除上述“鞅”“靷”之外,先秦挽具还有“韅”“靳”等。《释名·释车》:“韅,经也,横经其腹下也。”⑳韅是指驾车时套在马腹部的一条皮带。《说文解字》:“靳,当膺也”,段玉裁注《说文解字》:“靳者,骖马止而不过之处。故引申之义为靳固。”㉑靳指套在辕马胸前的皮革,可以用作夹辕两马的代称。“骖靳”出自《左传》:“吾从子,如骖之有靳。”骖马是在两旁的马,后来,以“骖靳”比喻前后相随。比如,有诗云:“与君同袍泽,骖靳时相须。”西汉以后,胸带、鞧带等应用,鞧是套车时络在马股后尾间的皮带,使马不能退缩。靽指驾车时套在马后部的皮带,与鞧相似,《释车·释名》:“靽,半也,拘使半行,不得自纵也。”㉒“马靽”亦作“马绊”。

三、《诗经》中表示装饰用具的词语

马在周代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华丽精美的马具饰物出现是其重要标志。这些华贵的装饰物反映了周代森严的等级与礼制,展现了周代统治者的审美观念。装饰物的多寡贵贱程度可以区分马主人的身份地位。在先秦时,装饰部件已极为讲究。

(一)鸾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 “百两彭彭,八鸾锵锵。”《诗经·小雅·蓼萧》:“和鸾雍雍”鸾通“銮”,指挂在马镳、车衡、马轭上的铃,于西周早期出现。《说文解字》:“銮,人君乘车四马镳八銮,铃象鸾鸟之声,声和则敬也。”㉓升车马动,马动銮鸣,铃声节奏感强,悦耳动听,可警示路人注意车辆,也使马更加精神抖擞,奔驰前行。銮与镳一般连称,《诗经》中作“鸾镳”。如《诗经·秦风·驷驖》中的“輶车鸾镳,载猃歇骄。”形容行车的声音常八鸾连用,如《诗经·大雅·蒸民》中的“四牡彭彭,八鸾锵锵”“四牡骇睽,八鸾喈喈。”与《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八鸾玱玱”等。

西周车马具示意图

銮铃在春秋战国时仍流行。《左传》有一篇《臧哀伯谏纳郜鼎》提到的“钖鸾和铃”,它们都是系在车马和旗帜上的铃铛,“钖”系在马的额头上,“鸾”系在马嚼子上,“和”系在车前横木上,“铃”系在画有龙形图案的旗帜竿头。

(二)钩膺、镂钖

《诗经·大雅·韩奕》云:“钩膺镂钖,鞹鞃浅幭。”钖,也就是当卢,是贴在马额前的装饰物。商代晚期大致呈圆形,西周时期呈丫字形或长条形,上面有兽,当卢的下部是沟状。《笺》云:“眉上曰钖,刻金饰之,今当卢也。”《传》云:“镂钖,有金镂其钖也。”镂钖是马额上的金属制装饰品,只有王、诸侯才能使用,西周末期已废弃不用。钩膺又称繁缨(樊缨),《释名·释车》:“其(鞅)下饰曰樊缨,其形樊樊而上属缨也。”㉔繁缨指束在马腰部的革制装饰品(还有一种说法指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只有王、诸侯才能使用。《诗经·秦风·小戎》中有“虎韔镂膺”。雕刻金属薄片的装饰为“镂”,马胸前带有金属片装饰的皮带为“膺”,如《诗经·小雅·采芑》中的“钩膺鞗革”与《诗经·大雅·崧高》中的“钩膺濯濯”。

介,又称甲,指战马所披之甲。《诗经·郑风·清人》中有“驷介旁旁”,《诗经·秦风·小戎》中有“俴驷孔群。” 《笺》云:“俴,浅也。谓以薄金为介之札。”“俴驷”意为披薄金甲的四匹马。先秦马具尚未完善,并不完全成熟,主要表现在鞍具方面。鞍具是乘骑用具,由马鞍、障泥(韂、鞯)、镫(靪)等组成。鞍桥出现于西汉晚期,晋代使用高鞍桥马鞍,同时障泥流行。马镫出现于晋代,由单马镫发展为双马镫。马镫大大减轻了骑马的难度,并使得重装骑兵发展。马镫的出现是中国的古代马具发展成熟的首要标志。

四、《诗经》中的马具词语的意义

第一,《诗经》是一部百科全书,记录商周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其中保留了一些先秦的马具名称,如辔、鞗革、镳、衔、游环、靷、胁驱、鸾、镂膺、钩膺、介等,帮助当代人多识马具之名,为现代研究马具提供丰富的资料。马具名称的大量出现同时丰富了汉语词汇,如“联镳”指相等或同进,“羁绊”指受到束缚牵制,“骖靳”喻前后相随等。

第二,从文学意义方面看,《诗经》中的马形体劲健、气势壮大,对于马具的描写更能突显马的健壮英气与勃勃生机。《诗经·小雅·蓼萧》中的“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精致的马具凸显了威风凛凛、雄壮非凡的高头大马。后代诗歌中常用马具借代马,使得文章不再枯燥,更添生动,如鲍照《拟古》的“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以“飞鞚”借指马,体现出马的矫健。

描写马具可以烘托气氛。古人以马婚嫁亲迎,马车数量之多、马的健壮雄美、马饰华丽繁复映衬出新人的美丽、尊贵,场面的繁华热闹。如《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四牡有骄,朱幩镳镳”,通过对高大健壮、有华美装饰的马的描写,烘托了庄姜出嫁时的热闹。又如《诗经·大雅·韩奕》中的“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写出韩侯迎亲时的热闹繁华铺张奢靡的场面,烘托出热烈欢喜的氛围,表现了主人公的荣贵显耀。

第三,从社会意义方面看,马在周代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华丽精美的马具饰物出现是其重要标志。这些华贵的装饰物反映了周代森严的等级与礼制,展现了周代统治者的审美观念。装饰部件为了体现马主人的身份地位,如《诗经·大雅·韩奕》中的“钩膺镂钖”只有王、侯才可以使用。在先秦时,装饰部件已极为讲究。它是国威、国力强盛的表现,有烘托声威、展现气势的作用。

马具与社会的经济、战争、文化、风俗等息息相关。无论是文学方面的作用,亦或是社会方面的作用,精良华美的马具描写都是《诗经》篇章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同时表明了先秦的马具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此后,中国的马具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马具基本成熟。

【注释】

①[汉]许慎撰 [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8年第109页。

②[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9页。

③[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62页。

④[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26页.

⑤[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26页.

⑥[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10页.

⑦胡奇光,方环海译注《尔雅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304页。

⑧[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56页。

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56页。

⑩[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13页。

⑪[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62页。

⑫[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13页。

⑬[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13页。

⑭[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10页。

⑮[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07页.

⑯[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62页。

⑰[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54页。

⑱[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53页。

⑲[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53页。

⑳[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63页。

㉑[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09页.

㉒[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63页。

㉓[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12页。

㉔[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63页。

猜你喜欢

段玉裁秦风上海古籍出版社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说安大简《诗经·秦风·小戎》的“五备桹”
《诗·秦风·晨风》的再讨论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秦风
邻父伐树
登楼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考古是“神马”
文人知县段玉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