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及研究
2018-08-29郑传新陆虹胡维李颖婷刘晓君所妍枫
郑传新,陆虹,胡维,李颖婷,刘晓君,所妍枫
(1.桂林市气象局,广西 桂林541001;2.广西区气候中心,广西 南宁530022)
引言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加剧了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党的十九大对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出了新部署,深入推进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要且迫切,围绕新变化、新理念、新要求,提升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是各级地方政府和气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提升气象应急管理能力的前提,就需要准确客观地评价现有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本文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和AHP 法[1-2]建立一套全新的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对2013年以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做出较为精准的定量化评价,有利于全面清晰地了解新时代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新形势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为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指标构成
1.1 指标群的构建方法
利用2013~2017 年期刊数据库,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为关键词,获取相应文献[3-12],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获得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指标群,将指标群编制成意见调查表和问卷调查,向民政局、防汛抗指挥部、水利局、水文局、政府应急办、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等部门相关专家进行两轮意见征询,第一轮调查表向专家征求对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做出选择,此外,还设置了半开放式问题,让专家对指标设置提出意见(见表1)。第一轮调查结束后,分析专家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
表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调查表
第二轮的调查表向专家咨询修改后的指标体系重要程度,将第一轮计算出的每个指标重要程度的平均值放在调查表中作为参考。
1.2 调查结果分析和评价指标筛选
1.2.1 专家权威程度E
第一轮调查表中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用来评价专家的权威程度。设专家权威程度E,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为Ea,判断依据为Es,则专家权威程度计算公式为:
E=(Ea+Es)/2
E≥0.7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符合预期,E的值越大,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越高。Ea和Es的分值见表2。
表2 专家评价分值
1.2.2 指标筛选
第一轮调查后,计算每个指标重要程度的平均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重要比率(选择满分专家/全部专家×100%),统计工具采用Excel。经计算后平均值应在7以上,变异系数小于0.5,越小越好,不满足条件的指标需剔除。同样,第二轮采用相同的统计方法剔除指标。
指标的筛选需针对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指标的修改、增加或删除至少需要3 位专家提出相同的意见或建议。
协调系数说明专家对指标的评分结果是否一致,W值介于0与1之间,W值愈大,一致性愈高,常用的Delphi 函询法,采用SPSS19.0 工具进行计算,一般经2轮调查后,协调系数较高,则无需第三轮调查。通过对协调系数的计算,可用来衡量专家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评分结果是否存在分歧,表示调查咨询结果更可信。
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新形势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两级评价指标群(见图1)。
图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指标群
2 量化模式建立及能力评价
2.1 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中有3 个一级指标,需要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求取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对应指标的权重,再将对应的层次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63、0.271、0.266(见表3),并对判断矩阵进行可靠性检验。
从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可见,3 个指标中K1 的权重最大,说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和基础。
表3 一级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2.2 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
用同样方法,构建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得出二级指标A1~A11的权重系数(表4),对判断矩阵进行可靠性检验。
从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可见,11个指标中A3的权重最大,说明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最重要,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及预警提前时间,起到重要的关键性支撑作用;此外,A6气象灾害部门间联动响应能力、A4气象灾害信息的传播能力和A5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权重也较大,说明这三方面也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因此应加强部门间合作与应急响应、联动处置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灾害信息的传播能力,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经费和维持费应纳入政府预算,目前国内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雷电防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大风、龙卷、冰雹等气象灾害防御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要。
与2013 年以前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相比[4],气象灾害信息的传播能力权重明显上升,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新形势下要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体系,特别是发挥好气象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互联网新兴媒体在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中的迅捷作用。
2.3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量化评价
采用应急专家群体判断方法,从地方应急专家库随机选取,专家人数15~20 人,对A1~A11 指标进行量化评价,算出各指标平均分,从而确定相应指标的定量评分值C1~C11,把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和相应的指标权重相乘,即可求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结果P,具体公式如下:
P=(∑Bi×Ci)(i=1,2,3,……11)
式中:P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分值,C1~C11 为对应各评价指标A1~A11 的定量打分值,B1~B11为对应各评价指标A1~A11的权重。
根据应急专家的集中意见,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进行量化分级(图2)。通过计算分值P和对照图2,可以确定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等级。
管理者根据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量化评价分值和等级,查找原因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新形势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图2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量化分级
3 结论与讨论
(1)对1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分析,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和基础。
(2)对2 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分析,新形势下,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最重要,起到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作用。此外,气象灾害部门间联动响应能力、气象灾害信息的传播能力和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也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新形势下要着力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体系,特别是发挥好气象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互联网新兴媒体在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中的迅捷作用。
表4 二级指标权重系数(B1~B11)
(3)本文所用评价方法也可用于评估地方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绩效考核,以及气象现代化评估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其评价等级和量化评价结果可作为考核指标。
(4)在评价活动中,进行评价的个人或组织称为评价主体,本文的直接评价主体是应急专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多层化,可以包括应急专家、气象服务管理人员、各相关部门应急管理人员、乡镇干部、受灾群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