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康复治疗要尽早介入
2018-08-29祝海
○祝海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患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中风存活者中有70%~80%会留下偏瘫、失语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人带来困扰。专家提醒,中风后尽早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能很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和自理生活能力。康复治疗越往后推,恢复效果也会越差。
☞对中风患者切忌“超保护”
如果家里有一个因中风偏瘫的老人,家人多会细心照料,每天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这在外人看来就是孝顺。但这种超保护现象,是完全错误的。
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尚不发达,大多数医生的康复意识不强,民众更是缺乏对康复治疗的认识。事实上,“包办一切”的照顾方式很容易让中风患者低估自己的能力,常常被家属“宠”坏,这样往往不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再加上患者害怕疾病复发,活动起来也是小心有加,慢慢地,患者的手脚会逐渐丧失功能,重新走路就成了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只好整天卧床。
☞康复治疗越早,结局越好
有不少患者或家属误以为,发生中风得到救治后,康复治疗可以缓一缓,等患者出院之后再做也不迟。因此,有的患者拖到病后1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后才进行康复治疗。不少患者就是因为这种认识误区导致错过最好的康复时机。
这些患者如果在发病早期就介入规范的康复治疗,不但能有效避免肌张力过高、异常运动模式的发生,更能够尽早地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不是备受患肢的“痉挛模式”折磨。事实上,只要在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不仅可使90%的存活患者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还可使30%的存活患者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而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只有6%和5%。因此,康复的主动性越高,结局越好。
☞中风康复不止针灸、推拿
很多人都以为,康复治疗,不过就是按摩、针灸、推拿而已。有的中风患者留下了后遗症,知道需要康复治疗,但他们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每天活动胳膊、捏捏腿,到社区医院做针灸或按摩,或者自己在家进行一些动作的锻炼,导致患者最终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康复治疗绝仅仅不是针灸、推拿那么简单。康复治疗的手段,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还有作业治疗。比如,早期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的摆放、神经促进技术等;中后期康复治疗措施包括步行训练、转移训练、手功能训练、进食训练、语言训练、穿衣训练等。总之,康复治疗越规范系统,结局越好;康复治疗的疗程越充足,结局越好。
☞康复治疗应贯穿整个恢复期
不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治疗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死患者只要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则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2周以内)、恢复期康复(中风2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3个阶段。其中,前2个时期的康复最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出现再来康复,效果将大打折扣。
在中风的早期,康复治疗的目标主要为抑制不正常的肢体运动模式,缓解患侧肢体肌肉张力的过度升高及预防关节挛缩等并发症。此时,首先应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如良肢位的摆放,患者床上卧位可分为仰卧位、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及健侧卧位,需要针对不同体位,借助枕头、毛巾等为患者摆放适合的体位。正确的体位摆放可预防痉挛过早过强产生、关节挛缩、压疮及手部水肿等而影响运动及生活。只有恢复瘫痪肌力,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出现,才能更好地恢复行走和生活功能。
在恢复的中期,患者往往表现出一个非常高的肌肉张力状态,此期康复治疗以抑制不正常的肌肉张力,加强患者自主支配的运动训练为主。通过选择适宜的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患者对自身运动的控制能力。而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细活动能力,为日后改善独立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在恢复后期,继续加强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同时需加强日常生活中需经常使用的一些活动,如穿衣、进食、如厕、行走等的训练,为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而此期也可以适当选择适宜的辅助支具和矫形器来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应贯穿整个脑卒中后的恢复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误用综合征以及各种并发症,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