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新媒体也应杜绝“僵尸”

2018-08-29文丨江德斌

遵义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官微僵尸政府部门

文丨 江德斌

随着互联网新闻、社交等应用平台的迭代升级,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成为主流信息渠道,用户也随之大量迁移,上网习惯亦发生变化,政务新媒体也相继开设,官微、公众号逐渐取代官网,成为重要的发布渠道,以适应时代变化潮流。对政务新媒体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遵循互联网技术标准,强化日常维护、管理运营,不应让“僵尸”、“睡眠”等问题的官微、官号存在。

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入驻微博、微信、短视频内容平台、问答网站等,有的还推出手机APP。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但类似问题移植到了政务新媒体。此次检查发现,不少政务移动客户端内容长期不更新、功能不可用,公众评分和下载量较低;个别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信息不认真、不严肃,对网友的咨询回复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雷人雷语”。

随着互联网新闻、社交等应用平台的迭代升级,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成为主流信息渠道,用户也随之大量迁移,上网习惯亦发生变化,政务新媒体也相继开设,官微、公众号逐渐取代官网,成为重要的发布渠道,以适应时代变化潮流。不过,部分政务新媒体未能吸取政府网站的教训,“僵尸”、“睡眠”等问题依旧延续下来,令其沦为闲置号,政务服务功能大打折扣,无法及时满足民众之需。

政务新媒体跟政府网站性质一样,本是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窗口,代表着政府部门发声,都是政务信息发布渠道,具有同等的权威性地位。由于微博、微信、问答等平台互动性强,用户使用频次非常高,社会影响力很大,政府部门可以藉此对虚假信息辟谣,将政务信息及时推送给广大民众,并与网友展开良性互动沟通,了解民众对政策、法规等的认知情况,即时掌握相关反馈信息,从而对政策、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可见,政务新媒体的使用范围很广泛,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善加利用的话,不仅能与民众保持良性沟通关系,营造亲民氛围,还可保障信息畅通,提升行政办公效率。显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政务新媒体要保持正常的运营状态,微博、公众号等及时发布信息,认真回应网友的提问,坚决杜绝“雷人雷语”。

网络问政是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是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创新工作理念,与市民和社会沟通互动的新平台。身处网络信息时代,民众都已经习惯了上网交流,通过APP、公众号等获知各种信息,可见政务转移到新媒体上,符合时代潮流发展,亦是贴近广大民众的举措。应该说,基于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政务新媒体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低成本实现信息无障碍发布,得以跨越地域时空的无形阻碍,帮助政府部门与民众实现无缝连接,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费用。

“瘦身”之余,还需服务“健身”。无论网站还是政务新媒体,目的在于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倾听民声、了解民情、领会民意,回答网民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应实行网络问政与实地调研相结合,采取多种渠道广开言路。比如,就一项新政的出台,可以通过主动找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及市民代表来座谈讨论,进行零距离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倾听到市民最真实的声音,而且可以激发出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抓住网络信息技术赋能,对政务新媒体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遵循互联网技术标准,强化日常维护、管理运营,对存在“僵尸”、“睡眠”等问题的官微、官号,进行严厉问责,追究相关责任人。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以日常维护结合网友风评,实用便民为导向,对政务新媒体形成监管压力,以避免其重蹈政府网站的覆辙。

猜你喜欢

官微僵尸政府部门
笔记本电脑“僵尸”
半小时10万+ 3小时破百万 575万阅读打破纪录 钱江晚报官微如何将同题作文打造成爆款
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双线桥梁”
全媒体时代,钱江晚报官微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官微需找平衡点
“官微”该是什么模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在舌尖上筑牢抵御“僵尸肉”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