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到老 学到老

2018-08-29文丨杨媛媛

遵义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兴邦水务局亲历者

文丨 杨媛媛

曾有人问过我,“做记者这么多年,收获得最多的是什么?”

每每如此,我都会肯定地回答他们:“记者,是一份能‘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每一次采访,于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譬如最近的一次采访。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举国上下、各行各业、每一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为了迎合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遵义杂志社筹划了一系列改革开放40周年的深度报道,而我,负责采写改革开放40周年来,遵义市水利事业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周年的改变,大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小到个人收入的增加、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人民幸福感的增强……每一个经历者都有着切身感受,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数据却无从得知,只能从一些亲历者口中,零星得知。鉴于此,对于此次采访,并不十分看好。

然而,惊喜总是出乎人意料。可能是水利历来是安国兴邦的一件大事,所以,此次采访市水务局不仅数据齐全,而且,一位在遵义水务部门奋斗了30余年的“老同志”李中蔚接受了我的采访,在他的介绍下,让我对那段不曾到过的历史,更加明朗,更是让我对中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大禹治水,虽然有些神话传说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却印证了一个道理——治水,是安国兴邦的一件大事。”采访的内容一下子从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时间段,拓宽至上古时期,信息量的庞大让我措手不及,同时,更是感叹这位水务工作者的专业及博学。

接下来的采访过程中,李中蔚从公元前246年,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的国家级水利工程郑国渠,到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的建造原因,以及对国家及老百姓带来的福利等等,李中蔚知无不言。对于遵义市的水利事业的发展,李中蔚作为参与者、受益者,更是感触颇深。

40年来,遵义市历经了“九龙管水”到“一龙治水”的职能转变,实现了水务工作一体化;海龙水库、水泊渡水库、中桥水库等水利工程的相继投运,改变了遵义市缺水性城市的现状,缓解了城区居民饮水难问题;全市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项目119座,全市蓄水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5.12亿立方米,是改革开放前的3倍多;探索“河长制”,保护水源初见成效;科技兴水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交谈中,记者被带回那个时代,犹如亲历者,见证了遵义市水利事业的改变。

在水务局防汛科办公室,李中蔚为我上了一堂“历史课”,一堂关于我国和遵义市水利事业发展史的历史课。

回顾7年的记者生涯,不乏有李中蔚一样的采访对象丰富着我的知识,让我们能够“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升自我。同时,一些采访对象身上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更是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年轻的一代,在新的长征路上,能够不忘初心、顽强拼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猜你喜欢

兴邦水务局亲历者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 and plasma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ing a real gas equation of state
初心如磐
百十初心不忘 树人扶农兴邦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历史回眸
百十初心不忘 树人扶农兴邦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辉煌成就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提高水务局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货船澳门附近海面沉没 七名船员全部获救
别再问我“为什么”
践以诺 行以诚——习近平全球妇女峰会讲话之际访1995年“世妇会”亲历者林文秀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观人选人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