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赢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
2018-08-29李荣杰洪雅琴江苏省常州市农业委员会
李荣杰 洪雅琴 /江苏省常州市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常州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禁养区2583家养殖场(户)关闭搬迁任务,全市治理认定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499家,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79.7%,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6%,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获评2017年常州市“263”专项行动优秀工程。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抓治理
一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专项行动领导机构,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部署、抓协调、抓督办,形成行政高位推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将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重点目标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辖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任务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三是成立推进落实机构,市农委成立了内部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种植业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等五个工作组,健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厘清工作职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精准落实到板块、落实到条线。与此同时,实行“目标化管理、工程化推进、全程化跟踪、绩效化评估”工作组织机制和“清单化、标准化、痕迹化”工作推进机制,有效保障了治理工作的有力、有序和有效开展。
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抓治理
一方面,编制实施《常州市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5)》《常州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5)》《2017年常州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专项规划和方案,明确治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摸底调查,并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原则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制定出台全市畜禽养殖布局优化调整方案,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规划畜牧业发展布局,全市最终划定畜禽禁养区2837.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4.9%。另一方面,市级安排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对规模养殖场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包括自动化清粪、干湿分离、异位发酵床、粪污无害化处理、粪污堆积储存等)进行补助,并首次出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奖补政策,对市域内区域性年收集、处理和利用超过1万吨的畜禽粪便(粪污)集中处理机构、有机肥生产企业,根据第三方审计机构核定的收集利用量,分别按不超过15、10元/吨标的标准进行奖补,2017年市级财政共计拨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补助资金115.2万元。与此同时,各辖市区积极筹措资金,主要用于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的补偿。
强化技术支撑示范创建抓治理
常州红梅乳业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的千头机械化示范牧场
一方面,强化技术措施,切实加强国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贯彻,推行科学配方,推广使用发酵型饲料原料、微生态制剂,减少畜禽粪便中污染成分含量。在规模畜禽养殖场推广“三分一净化”模式(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固液分离和废水净化)和沼气工程建设,促进畜禽粪污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加强示范创建,促进循环利用,在创建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6家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实施意见,创建认定畜牧业“主体小循环”示范9家,核补示范创建奖补资金144万元,推动畜禽粪便处理和还田利用。此外,还立足畜禽适养区和种植连片区,结合精准扶贫,按照“村企联盟、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思路,探索种养结合型美丽牧场建设的新路子,实现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富民增收“多赢”格局。
强化督促检查目标考核抓治理
围绕目标任务,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工作例会、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绩效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季一点评、一年一考核”,开展专项督查巡查、明察暗访、联合执法等活动,2017年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88次,举办相关培训17期,开展检查督查1360多人次,印发宣传资料逾万份,有效推动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实。
虽然常州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依然存在畜牧业产能下降、畜牧业发展面临土地环保制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标”与“民标”符合度不高等问题,亟需探索应对之策。常州市将创新思路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统筹畜牧产业与环境保护、民生福祉协调共进,切实加强地方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三猪一鸡”(二花脸猪、米猪、红灯笼猪、溧阳鸡)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纵深推进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行动和美丽牧场建设工作,加强长效管理,做好畜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为实现江苏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