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柱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中应用对比研究

2018-08-29王刚李朝辉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腕关节桡骨远端

王刚 李朝辉

桡骨远端骨折为一种较为多见的骨折类型,多因间接外力所致[1]。目前该类骨折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疗法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针对AO分型中C型骨折者而言,应用上述疗法很难获得较为理想功效,并且极易造成腕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2-3]。近年来手术疗法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逐渐应用,其中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已逐渐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采取上述何种方法治疗可取得更好成效引起了骨科医师的高度关注[4]。鉴于此,本研究将对比研究双柱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本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通过。观察组:女24例,男17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9.36±5.07)岁;致伤原因:摔伤、车祸伤、坠落伤各10例、14例、17例;其中AO分型:C1、C2、C3各12例、11例、18例。对照组:女26例,男15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86±5.24)岁;致伤原因:摔伤、车祸伤、坠落伤各12例、13例、16例;其中AO分型:C1、C2、C3各11例、13例、17例。两组基本资料分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桡骨远端C型骨折判定符合《实用骨科学》[5]中相关标准;经影像学、临床症状检测确诊;受伤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2周且可耐受相关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 局部开放性损伤者;伴有肌腱、神经损伤者;严重内科疾病者;伴有其他骨折创伤可对腕关节恢复造成不利影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将患肢充分伸展,常规应用气囊止血带,实施臂丛麻醉,取切口于第2掌骨桡背侧,并钻孔将2枚外固定螺钉拧入达第2掌骨干,取2个切口于桡骨背侧,钻孔并将螺钉固定,于X线下实施复位,对尺偏角、掌倾角进行调整后安装外固定支架,针对骨折块不稳定者则有限切开背侧,采用克氏针固定,一般可于术后3个月内将外固定支架拆除。观察组实施双柱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体位选择、麻醉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常规气囊止血带止血,Henry入路取于掌侧,长度60~70 mm,向尺侧牵拉桡侧腕屈肌腱,并将旋前方肌于桡侧起点部位切断并拉向尺侧,将骨折端暴露,直视状态下复位骨折块,恢复掌倾角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待骨折块复位后应用克氏针固定,并选取适宜锁定加压钢板,将1枚普通皮质骨螺钉经骨干滑动孔打入以行固定处理,固定后于C臂机下观察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复位情况,并对钢板位置进行确定,满意后将远端螺钉打入,并实施关节面切线位透视以观察螺钉是否进入关节腔,若其未进入则将1~2枚螺钉打入,冲洗、缝合切口,术后2~3 d引导患者行活动锻炼,针对术中固定牢固性欠佳者则于术后采用石膏托固定,并可于2周后将石膏托拆除,引导患者行活动锻炼。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检查结果与GartlandWerly评分等。术后观察两组愈合时间,并依据双腕X线片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判定,其中骨折线模糊或其消失为良好愈合,其中骨折线仍存在即为不良愈合。同时术后随访12个月,依据双腕X线测定并计算两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等,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评估两组伤腕GartlandWerly评分,其中包括正中神经并发症、残余畸形、腕关节活动情况、客观评价等,各为0~3分、0~3分、0~14分、0~3分,评分高则腕关节功能差[6]。并观察两组钉道感染、正中神经卡压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骨折良好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愈合时间/月 桡骨高度/mm 尺偏角/(°) 掌倾角/(°)对照组 41 5.38±1.41 9.45±0.71 21.23±0.75 9.42±0.78观察组 41 5.96±1.68 9.60±0.73 21.38±0.78 9.55±0.81 t值 1.693 0.943 0.888 0.740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GartlandWerly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GartlandWerly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GartlandWerl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GartlandWerly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GartlandWerly评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 41 5.93±1.57 4.92±1.36 2.28±0.98观察组 41 4.13±1.52 3.48±1.21 2.11±0.86 t值 5.274 5.065 0.835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生于桡骨远端20~30 mm处,将会损伤下尺桡关节、桡腕关节,在所有骨折中约占6.7%。目前临床对腕关节生物力学、解剖结构等认识不断加深,加之人们对自身诊治要求的提升,临床上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尤其针对C型骨折者而言,则更倾向于通过手术进行治疗[7]。近年来外固定支架、钢板固定等为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两种常见术式,对比研究两者临床应用效果,这对指导患者术式选取、改善骨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8]。

双柱锁定加压钢板通过取掌侧入路,而达到保护旋前方肌的功效,并通过螺纹实施钉板间锁定,利于保障钉板、骨两者形成整体,进而提升其稳定性,减少骨折复位丢失、再移位现象,同时该钢板具有较多的远端钉孔,可对中间柱、桡侧柱进行覆盖,通过利用单一钢板而发挥固定双柱关节面碎骨的作用,同时该钢板边缘低切迹、近排螺钉多角度锁定,进而可减轻对软组织、肌腱的刺激,并可与关节面更好的匹配,给予关节面良好支撑力[9]。临床应用发现,该钢板治疗固定牢固性好且促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外固定支架相比,可于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进而可保障解剖复位的准确性,以利于桡骨解剖学结构更好的恢复。外固定支架则利用韧带整复作用从而达到避免前臂肌肉力量所造成的骨折端移位,利于恢复桡骨高度,在背侧短缩并可见移位骨折中较为适用[10]。该术式操作简单且手术暴露较少,进而减轻了对机体的损伤,术中无需剥离骨折块与骨折区软组织,故而可对局部血液循环进行保护,并可避免因内固定而实施二次手术。但临床实践发现,该术式应用于关节面损伤严重者中固定强度欠佳,极易致复位丢失,同时严重粉碎骨折者则无法良好固定每个骨折块,进而可对关节面平整性的修复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术后抗旋转、抗侧方移位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故而无法实施早期腕关节活动,致使早期关节僵硬现象发生,但后期均可恢复。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良好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时GartlandWerly评分等对比未见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GartlandWerly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双柱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安全性、远期有效性均较高,但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可促进患者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综上所述,双柱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用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中疗效相当,但较外固定支架相比,双柱锁定加压钢板短期疗效更佳。

猜你喜欢

腕关节桡骨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MSCT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分型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