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2018-08-28查良春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

【摘要】党的十八大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财政改革向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需求,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会计 体系构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新形势下,为提升社会公平与效率,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导精神,财政部于2014年10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拟定《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组织财务数据的整合分析,对管理者决策进行辅助。与财务会计不同,它侧重于从内部信息利用角度反映组织真实经营状况,具有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率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财政改革向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当前背景下对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受托责任与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密切相关。委托代理关系诞生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当所有者将某项财产的使用权委托给代理人,代理人就具有通过某种途径与方式向委托人报告其对财产的使用过程以及使用结果的责任,也就是所谓的受托责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组织事务处理过程涉及众多参与者,代理关系错综复杂,代理链条过长导致责权利不统一、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而导致组织效率低下。信息匮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决策的一个限制性因素。Phillips(2004)指出,定量信息的缺乏是制约绩效评价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若缺乏准确数据,绩效评价体系无法反映政府部门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因此,为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以支持决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管理会计改革。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类似政府的公共管理部门应当采用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化政府,将政府置于具有竞争性特征的市场机制中,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政府服务应关注公众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产品提供体系。同时该理论指出,高集权管理环境需通过分权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成本收益分析、目标管理等方式进行政府再造,从而提升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效率。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政府被赋予企业特征,需要在追求效率的基础上从公众需求入手,为公众提供更多高质量服务,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来满足公众考核需要。

(三)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应基于外部环境异质性与内部禀赋异质性进行决策,并需据其改变而变更管理策略。Schweikart(1986)研究指出,环境对管理会计具有重要影响,强调以权变理论作为基础,综合考量组织内外部因素(如政治强度、机构扁平化程度)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一)构建思路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数据。因此,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应以实现这一目的为导向,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好预算管理。同时,需加强内部管控,确保预算管理过程的真实性,最终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合理把控。

(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预测系统。各种新兴经济形式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而涌现,行政事业单位面对的经济业务也愈加复杂。为做出正确决策,行政事业单位需对相关业务活动进行预测。具体而言,根据过去数据和信息,通过合理方式手段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相关业务进行预测,从而为目标制定、预算编制乃至最终决策提供可参考的基础数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预测中常采用的方法(刘永泽和况玉书,2014)。

2.管理决策系统。作为管理会计而言,其以向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与信息作为最终目标,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其存在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属性,因此其管理决策过程较仅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更为复杂。信息是决策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过程需要更多信息。管理决策系统的构建有助于整合各种信息,制定合理、合适的管理决策。

3.全面预算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决策系统支持下确定合理的管理决策之后,需基于决策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系统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合理反映,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4.预算控制系统。预算控制系统主要起到控制监督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在于:基于确定的目标以及既定控制标准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预算控制系统通过收集日常活动中的基础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生成评价结果并将其中关键问题报送管理部门并及时解决。其关键点在于责任分担,对于每一项业务责任,通过部门到个人的方式确定最终责任主体,做到控制中的精确可靠。

5.业绩评价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最终执行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需单位内各责任主体的深度参与。为缓解代理问题,需对责任主体进行业绩评价。通过业绩评价系统,不断激励行政事业单位员工、领导提高责任意识,积极执行管理决策,努力达成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况玉书.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

[2]Phillips J K.An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Public Transit System Performance Assessment[J].Transportation Journal,2004.

[3]Schweikart J A.The relevance of manager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A multinational analysis[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 Society,1986.

基金项目:湖北省会计学会会计科研课题项目(HBKJXH2016 ZD02)。

作者简介:查良春,男,正高职高级会计师,任职于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設厅。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