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与“新农保”实施的现状探究

2018-08-28金娥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新农保实施现状优化措施

金娥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7年国内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3亿。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养老保险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利益,通过实施“新农保”,不断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一方面有助于减轻青年人群的压力,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养老保险 新农保 实施现状 优化措施

2009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村民的全覆盖,切实保障农村老年参保人群的基本生活。“新农保”制度的出台是建立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之上的,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首先回顾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随后就新农保实施现状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效应进行了简单分析。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我国最早于1986年开始进行农村养老保险相关工作的探讨,并于1992年由民政部出台《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成为致力于解决国内农村养老问题的首部规范性文件。但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内容设计和具体执行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偏远农村由于宣传不到位,缺乏强制参保要求,导致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对农村养老困境的改善效果不明显。随后的几年内,国家先后在“老农保”制度基础上进行了几次修订和完善,例如在199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仍然存在立法落后,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直到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农保”,引进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参保热情高涨,人人享有养老保险也变成了现实。

二、“新农保”实施现状

(一)农村地区“新农保”的知晓度较高

自2009年实施“新农保”以来,农村居民以各种途径了解新农保的相关政策,其中东部、中部地区的政策知晓率高达80%以上。在获取“新农保”政策的各种渠道中,村干部宣传和新旧媒体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村干部通过入户动员、发放传单等形式,能够有机会直接向农村讲解“新农保”的具体惠农政策,并且面对面的回答农民的各类问题。还有就是电视广播以及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也为农民及时了解“新农保”的最新动态提供了便捷途径。尤其是对于那些农村户籍、在外务工的人群,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途径,可以更加方便的获取新农保信息。

(二)农民对“新农保”细节的熟悉度参差不齐

虽然有超过八成的农民听说过“新农保”,但是对于参保缴费程序、参保缴费档次等细节性内容,多数农民仍然不够了解。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状,一方面与政策宣传不到位有关,许多乡村干部本身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也就无法回答农民的一些问题,导致农民对政策的许多细节不了解。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农村人群,对于“新农保”政策的关注度、了解度也有差异,整体上来说中部地区政策宣传工作最到位,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加好,农民对新农保的关注度较低;而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宣传工作困难,也是导致农民对新农保实施细节了解不够深入的主要原因。

(三)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评价很高

“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原则,农民在年满60周岁后每月就可以领取至少55元的基础养老金。虽然数额较低,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本身消费较低,每月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对提升农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新农保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四二一”家庭中青年人群的经济负担,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于提升这部分农村人群的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积极作用。另外,随着“新农保”的持续实施,各项补贴水平也在提升,因此享受到新农保政策优惠的农村居民,对于该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新农保”政策实施引发的社会经济效应

(一)消费与储蓄效应

通过2015年截面数据消费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养老基金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系数约为22,即农村养老基金支出增加1亿元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22亿元,且农民上年度消费情况对本年度消费产生正影响,影响系数在1.2左右,因此可通过增加农保财政支出拉动农村消费与内需增长。“新农保”对农村居民的储蓄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特别是对于原本消费能力较弱的60岁以上农民,通过“新农保”每月定期发放基础养老金,还能够刺激这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对于加快区域资金流动也有一定作用。

(二)收入再分配效应

农保模式具有代内和代际间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双重功能;政府对农民应缴保费的按月补贴,使得参保农民的总受益提高,且对于缴费期限较长的年轻一代更有利;另外,缴费基数及增长速度的特殊设计则帮助政府进行收入分配的调节。

(三)减贫效应

“新农保”显著降低了全国范围内农村居民的贫困概率,尤其是对保险主要对象——农村老年人;但是保险费支出对于处于缴费阶段的农民负担不重,某种程度上有减贫效果。

四、结语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切实提升了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间接了减轻了子女的养老负担,加速了农村地区劳动力向城镇的流动,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农村经济基础、参保观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新农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和村干部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既要让农民居民了解政策,又要切身享受政策带来的优惠,激发农民参保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春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研究——基于山东省费县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

[2]丁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为例[D].青海民族大学,2013.

[3]陈雷,沈长月,江海霞.新型农村养老保險制度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河北涿州试点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5,39(3):1796-1799.

猜你喜欢

新农保实施现状优化措施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