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长市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2018-08-28李越高凌波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服务

李越 高凌波

【摘要】近年来,天长市普惠金融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发展却存在着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合理、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不够丰富、普惠金融的供给与居民多样化需求不对称、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应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竞争充分的金融组织体系、增强大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及匹配能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环境等策略,促进天长市普惠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县域地区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或金融包容性发展,要求在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中小微企业等社会所有阶层提供有效、全面的金融服务。总体来说,县域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其发展与完善尤为迫切。为有效提高县域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居民的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本文以天长市为例,对其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天长市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金融服务覆盖率正在不断提高

目前,天长市有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90个营业网点,县域金融机构从业人员1155人,此外还有证券公司2家、保险公司10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县域地区拥有自动取款机215台,POS机数量为5793,其数量较上年都有所增加。在县域金融机构中,其中以天长农村商业银行拥有的网点最多,现有营业网点49个。天长农村商业银行为了持续推进农村基础金融全覆盖,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着力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向村级延伸,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作的实施。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累计布放POS机2098台;累计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点138户;累计布放ATM机71台,ATM机布放实现县域乡镇全覆盖。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

(二)金融服务可得性稳步提升

2015年末天长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31亿元,较年初增加33.99亿元,增长17.1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6.05亿元,较年初增加31.63亿元,增长20.4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3.29亿元,增长23.32%;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122.66亿元,增长19%。截至到2016年6月末,天长农村商业银行助学贷款在贷161户,金额174万元;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余额4188万元,在贷户数510户;大学生创业贷款余额898万元,在贷户数123户;农村妇女创业贷款余额3290万元,在贷户数619户;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余额669万元,在贷户数172户,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并且不断拓展担保范围,2016年二季度末,该行仓储抵押貸款在贷户数5户,2季度新增客户1户,贷款余额331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在贷户数3户,贷款余额600万元。三家金融机构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5笔,贷款发放金额为1 036.20万元,其中个人首套住房贷款35笔,占比为100%。

(三)金融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

天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天长民生村镇银行两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县域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是持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普惠金融的热情与信心;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利用农户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档案电子化管理,提高信用信息的建档面和利用率;三是不断简化信贷手续,通过施行独立审批人制度、限时办结贷款制度、提高农户贷款授信覆盖面等措施,不断优化信贷流程,为农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四)涉农及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天长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涉农贷款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推出切合客户需求的信贷服务产品,如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天长支行推出的“银贷通、抵贷通和金贷通”等贷款产品,天长民生村镇银行推出的“兴农贷、林权贷、股权贷和农机贷”产品以及天长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的“商家乐、成长金桥、金农易贷福农卡”等产品,都有效细分了涉农贷款市场,满足了各类涉农贷款客户群体对贷款服务的新需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天长民生村镇银行推出了“标准抵押贷”、“流水贷”及各类组合贷款,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农业银行天长支行为解决小微企业、农村新型经济体融资担保问题创新了“金担通”业务。天长农村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推出了“金农易贷福农卡”、“成长金桥”贷款产品、“农金伴侣”贷款产品以及“商家乐”贷款产品;同时大力推广“96669”贷款直通车改变服务方式,简化小微企业信贷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天长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天长民生村镇银行都分别推出了“易信贷”信贷产品,向小微客户提供信贷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两家法人金融机构二季度新增“易信贷”投放39笔,新增投放金额3440万元,有效地满足了小微企业信贷需求。

(五)涉农及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贷款初步得到缓解

截至2016年6月末,天长市三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企业等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年新增贷款投放8122万元,在贷余额达到1.56亿元,其中当年新增贷款投放金额较一季度末大幅增长了48.62%。从贷款的担保类型结构看,以抵(质)押贷款为主,其占比为71.39%,信用类和担保类贷款分别占到0.26%和28.35%。此外,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大幅提升,截止2016年3月末,天长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8.82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2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幅6.66%,高于各项贷款增幅0.0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18万户,高于去年同期409户;一季度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98.05%,高于去年同期0.31个百分点。

(六)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为了加大对贫困人群信贷扶持力度,天长农村商业银行深入开展评级授信活动,对辖内贫困户建档立卡2365户、评级授信户2 365户,授信金额3118.6万元;累计对110户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235万元,月末贷款余额134.36万元。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180万元,在贷户数40户。坚持“扶贫先扶智”,实施助学圆梦工程,进一步扩大扶助范围和延伸支持对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61户,金额174万元。

二、天长市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

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工作的有效开展,金融服务不断完善,但乡镇及以下地区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当前各级乡镇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偏少,只有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设有网点且数量有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区内,民生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以服务乡镇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上也都设在城区,信托、租赁、保险等其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天长市各乡镇分布很少甚至是空白。金融机构网点在城区与乡镇的分布失衡。总的来说,天长市金融服务缺乏多样性,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未能充分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还有待提高。

(二)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不够丰富,创新能力不足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各群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天长市各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虽有所成效但创新的力度和积极性还不够,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和满意度难以大幅提升。天长市的信贷服务缺乏信贷需求反馈平台,金融机构难以根据各自的信贷政策和相关规定进行对口服务,并且贷款多为抵押贷款和短期贷款,信用、担保类贷款和中长期贷款较少。金融服务模式单一,仍然以传统的基础业务为主,服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小额信贷产品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农村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并且风险补偿机制仍不健全,难以帮助小额信贷机构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普惠金融的供给与居民多样化需求不对称

当前国家致力于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天长市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农村经济不断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特征,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改善,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更加旺盛。[1]然而当前天长市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仍主要集中在存、贷、汇这些基础业务上,金融服务缺乏多元化,金融机构总体数量较少且区域分布也不均衡,难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呈现出错配和不匹配的现象。

(四)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以典型的贷款业务为例,因普通农户、小微企业等金融需求弱势群体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大多是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数额,而发放这样一笔贷款所需要的调查环节和手续的复杂程度并不小于大额贷款,其贷款成本甚至还更高,而且这些弱势群体易受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的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低,同时农业政策保险机制不健全,风险分担机制还很缺乏,存在着政策性便利与商业性运作的矛盾,[2]由此带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运行成本与风险成本都相对较高,金融机构更愿意进行大额贷款交易,为“富有者”服务,因此这些弱势群体获得的金融支持也相对较少。

(五)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普惠金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天长市目前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所包含的内容单一,各机构建设标准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僵化,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较为缺乏。[3]由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民传统农耕意识根深蒂固,大多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政府的宣传教育方式也有待改善,农村受惠群体的金融知识难以得到提升。一些基层金融服务者业务素质较低,工作态度不端正,办事能力不强,因此工作效率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促进天长市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竞争充分的差异化、特色化金融组织体系

政府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增设服务网点和自助设备的数量,同时增加财税补贴,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以提高其积极性。天长农村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重点的为农民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大力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微型金融机构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鼓励农业保险、担保、租赁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与开办分支机构,为支农普惠提供有效保障,为农村带来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二)增强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務的创新及匹配能力

要积极主动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通过摆放意见箱,鼓励广大居民积极主动向各金融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各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强产品的可信度,主动加快策略创新和营销调整,不断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新产品,满足各个群体的不同金融需求,减少甚至消除错配和不匹配的现象,努力朝着金融服务多元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降低和分散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风险

地方财政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以保证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安全性。地方政府要合理利用财政扶持资金,进行系统筹划,充分发挥其作用;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天长市各普惠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进行税费减免,减轻金融机构税收负担;推广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降低服务成本。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及分担机制,分散金融服务风险。增加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多种业务,使金融服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与风险。

(四)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环境,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素质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标准,使各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并与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信用评级工作,建立对信用活动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奖罚分明。完善相关制度避免逃债行为,维护银行债权,不断促进信用机制的发展与健全。同时加强信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守信意识和责任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此外,积极培育出惠民心、接地气、业务能力较强的金融服务者,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加强业务监管,规范普惠金融服务。还要本着普惠金融教育先行的原则,采用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积极开展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激发居民对普惠金融的学习兴趣,调动人们的学习热情。不断加深天长市市民对普惠金融的了解程度,改善普惠金融服务环境,增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振华.当前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时代金融,2015(7):53-54.

[2]张建印,王月榕.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河北金融,2015(8):65-67.

[3]胡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32-34.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2016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安徽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10357280)。

作者简介:李越(1996-),女,汉,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财政金融。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新加坡CPTPP金融服务负面清单及对我国的启示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四个聚焦”打好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组合拳”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