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2018-08-28张海霞刘雅晶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新经济创新

张海霞 刘雅晶

【摘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新经济”时代下,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黑龙江省陆续出台了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新政。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且利用swot分析了其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构建创新型省份,实现人才强省战略。

【关键词】新经济 人力资源开发 创新

一、黑龙江省发展新经济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新经济”背景时代下,黑龙江省要提高省际竞争力,必须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必须依靠科技的转化,因而作为科技转化动能因素的人力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增值性是任何资源都不能比拟的。

黑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的目标为:到2020年,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都大幅度提高,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努力建成创新型省份,并为此提出配套的人才支持体系即培育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0个,培养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100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000人,来保证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龙江丝路带”建设下的黑龙江省要求全省形成“一核四带一环一外”新布局,将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制造、绿色食品、商业物流、信息金融等产业。

要想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黑龙江省必须大力培养创新型、知识型人才,调整人才结构,积极的引进高精尖人才,为我省提高省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动能保障。

二、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开发的机会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拉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而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域。黑龙江省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提出了“龙江丝路带”的建设规划,为黑龙江省带来了众多的发展机遇。黑龙江省应借助于国家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和支持,促进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积极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为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开发的威胁

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以其良好的人才引入及发展政策、优良的创业环境、优秀的人居环境吸引了大批的高精尖人才,加剧了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的现状。数据显示,2015年黑龙江省的净迁出人口达到了322.5万人,尤其进入2000年以来,人口流出量直线上升[1]。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内的大学毕业生跨省就业的人数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三)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

首先是政策优势,2017年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为培养和吸引人才提供了积极的政策保障。其次,黑龙江省的教育科研资源相对集中,截止2017年底,黑龙江省有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10个,省企业院士工作站59个,本科院校39所,专科院校42所,其中包括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在内的国内知名院校,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转化提供了智力保障。最后,黑龙江省的人力资源存量相对较大,截止2016年底,黑龙江省总人口达3799万人,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为建设人才强省提供了总量基础。

(四)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开发的劣势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冬季气候寒冷,人居环境较差是其人才开发的原始制约因素。其次,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也从侧面反映了黑龙江省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才仅占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6.5%,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仅占0.9%,这说明黑龙江省的科技发展缺乏行业的领军人物。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黑龙江省的创新能力连年下滑,区域排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反映了黑龙江省发展新经济的动能较弱,科技创新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3]。

三、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一)立足“新经济”发展,调整人才结构

黑龙江省应该借助“龙江丝路带”的建设,发展经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全省的就业结构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引导省内人才结构的合理化,科学的人才结构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的根本,人才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实现黑龙江省智力资本的最大化。

(二)建立健全創新型教育教学体系

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归根结底在于教育,因此黑龙江省要结合省内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针对的优化教育模式。首先,提倡学术自由,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结合市场需求,构建学科交流的平台;再次,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政府应该牵头为学生创建专门的创新创业基地[4];最后,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开发体系。

(三)完善自由流通的人才市场机制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能动性资源,其市场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全省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的人文风气。完善人才市场机制,政策要先行,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开发培养的相关政策,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容纳四方人才,建立人才共享平台,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最后,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完善其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新经济”时代下,黑龙江省要建立创新型省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优良的社会环境为依托,黑龙江省应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利用省内优势,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加强对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以保证黑龙江省智力资本的最优化发展,全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9).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6)[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11).

[4]赵鑫,石振香.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学术交流,2009(6).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开发新经济创新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