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字经》英译本比较研究

2018-08-28王婉茹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三字经英译本对比分析

王婉茹

摘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经典。晚清起,《三字经》就由西方传教士、汉学家推广至英语世界,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学者以独到的诗学观和翻译观再译《三字经》。本文以 Giles 和赵彦春《三字经》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子、韵体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三字经》的翻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三字经》;英译本;对比分析

一、引言

《三字经》是中华国学启蒙读物,以其短小精炼著称,其内容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将《三字经》翻译成英文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选择其中的两个英译版本:翟里斯的San Tzu Ching:Elementary Chinese和赵彦春的《英韵三字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个版本在词汇、句子和韵体的区别,领略不同译者的不同翻译风格,希望能对《三字经》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翟里斯和赵彦春《三字经》英译本比较

(一)词汇翻译

《三字经》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国特色文化,并且儒家思想也始终贯穿其中。千百年来,其教育意义仍备受推崇。《三字经》中的词汇中有很多富含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它们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看似平常,却给中国文化贴上了一种独特的标志。这类词汇在《三字经》中也屡次出现,例如: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We speak of the Kuo Feng.

We speak of the Ya and of the Sung.

There are the four sections of the Book of Poetry.

Which should be hummed over and over.

(翟里斯)

The Psalms,say.

The Chants,say.

And those airs.

Of various affairs.

(赵彦春)

(李晶、刘昊博、张维途 2014:99)

这段经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翻译这段经文,主要是要准确译出这几部经典的名字。翟里斯采用了直译与音译并举的翻译策略,运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将原文从头至尾译出;而赵彦春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句子翻译

《三字经》中包含了许多人物典故,翟里斯在翻译这个的时候,几乎全部以“长句”结构为主。作者用精悍凝练的三字句将每个小故事编排成郎朗上口的经文,使孩子们易读易记。正因如此,《三字经》才能流芳百世,称为国学经典。与翟里斯的“长句”结构相比,赵彦春的“三字”结构句要凸显地更加简练有力,规矩整齐。赵彦春不仅在结构上下了许多功夫,在意义上也是煞费苦心。在某些章节中,不仅对原文进行了顺序的微调,而且对其进行去粗取精,整合加工。

(三)韵体的采用

这段译文中,翟里斯以释译为主,紧贴原文,原文是否定句,译文也是否定句;原文是反问句,译文必然是反问句。在翟里斯的译文中,长句结构为主,没有对仗,韵脚韵律全部舍弃,其源语的思维特征根本无从体现。翟里斯译《三字经》全篇都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以原文为基点,在力求忠实的原则上,牺牲了原文的韵律。而赵彦春通篇以aabb式的偶韵体翻译《三字经》。

三、总结

翻译《三字经》与其他中国文化典籍,不仅要尊重其源语文本,也要考虑其现实意义;不仅要忠实原文的格式韵律,也要忠实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

翟里斯译本采取的是阐释的翻译策略,将每句经文大致含义翻译出来并加以注释,以便让外文读者理解《三字经》的内涵。可是这样做的方法过于追求文字的表象性忠实,实际上并没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赵彦春的译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复写原作思想的要求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三字韵文,其格式韵律将中国文化深深地嵌入了自己的译文中。然而本文研究仍有局限,希望日后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彦春.三字经英译集解[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Giles,H.A.Elementary Chinese:San Tzu Ching.Shanghai&Hessrs;:Kelly&Walsh; Ltd.1910.

[3]鄭志明.晚清《三字经》4种英译版本特点及翻译特色[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3).

[4]李晶,刘昊博,张维途.《三字经》英译:Giles与赵彦春平行译本分析[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三字经英译本对比分析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朗朗韵味话经典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