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中的日语外来词

2018-08-28刘喆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交流影响文化

刘喆

摘要:中国与近邻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绵延不断,两国之间的交流从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与文化不可分割的语言也不例外。在语言方面,外来词是各个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拥有深厚底蕴的中文中也有不在少数的外来词。外来词承载着外来文化、外来新鲜事物。本文通过梳理自古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对各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进行分类;简析几例近期的日语外来词,总结日语外来词对语言、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并看到了日语外来词在学术方面作为“二传手”和推进中日交流的作用。

关键词:日语外来词;文化;影响;交流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开来谈的,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文化互相影响的经历,特别是古代,汉字传到日本,日本文化及语言受到了中国文化及语言的很大影响。而到了近代,分几次高峰期,各个领域的大量日语外来词传入了中国,为中国近代化规范了词汇,奠定了学术方面的基础;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理念。伴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各个语言的词汇部分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语言本身也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可以说,语言特别是外来词成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一个窗口;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跨越边境进行交流的桥梁。本文通过梳理自古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对各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进行分类;简析几例近期的日语外来词,总结日语外来词的影响。

一、外来词的定义

(一)字典解释

中文里的外来词,经常使用“外来语”、“借用语”、“借字”、“借词”、“外来词”等术语,本文采取比较普遍及常见的“外来词”这种说法。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从别种语言吸收来的外来词语,也叫借词或外来词。”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外来词,也称为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与纯意译五种主要形式。”

(二)狭义外来词

关于外来词,吴世雄(1995,31)认为“语言学界尚未对汉语外来词的定义取得一致意见”。狭义的外来词是从纯语言学角度以词的语音形式为绝对标准来判定外来词。如英语外来词沙发、可乐、脱口秀等;近期日语外来词纳尼、欧巴桑等。持这种观点的以著名语言学家王力(1993,63)高名凯、刘正琰(1958,156)为代表。王力(1993,63)在《汉语词汇史》中指出“把外来语中具有非本语言所有的詞连音带义带到本语言里来,这种词才是外来词。”这样一来,所谓外来词就是指音译词,就完全把意译词和借形词排除在外,对外来词的定义太过简单,不利于对外来词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三)广义外来词

从广义来看,外来词突破语言的界限,从文化、词的来源等层面进行研究,包括意译词、音译词、借形词。这种观点以此观点以罗常培(1950,88)吴世雄(1995,31)他们认为“外来词就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吸收来的”来自英语的电视、电话;来自日语的写真、物语、新干线、人气、过劳死、黄金周等。这种广义上对外来词的认识,视点宽广,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是外来词研究发展的大方向,本文采取此观点对中文中的日语外来词进行考察。

(四)外来词与文化

罗素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语言的传入与文化的传播从来都是分不开的,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可以说是融为一体般的存在。在语言中的词汇方面,一种文化的传入必将带来新的事物,新的词汇;而新的词汇必将使人们更加了解新事物。进一步说,新词汇的传入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二、中日文化交流概况

众所周知,由于地理上的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中日两国文化相互交流、影响,其中有主潮可寻的高峰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明治维新前

文化的流向一般都是由高势位流向低势位。到明治维新为止的两千年间,日本都作为中国文化的受容国,单方面地从中国汲取了汉字及汉字词汇、生产技术、规章制度、文化哲学思想等成果。汉人渡日给日本带去了汉字。汉字(古汉语)的传入,对形成具有完整体系的日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接下来的高峰发生在隋唐时期,自7世纪开始的两百年间,出现了“留隋、留唐热”,起始于推古天皇十六年(607年),著名的小野妹子率使团访隋。接下来的两百六十多年时间中,当时的日本天皇派出十余次“遣隋使”。其中有学问僧、留学生、留学僧等。在接下来的奈良时代(708-780)及平安时代(781年以后)留学时间加长,短的一、二年,长的至三十年左右。“留学生”和学问僧广泛研习唐朝文化,其中代表人物有吉备真备(694-775)阿倍仲麻吕(701-770)及“最澄大师(767-822)、空海大师(774-835)。通过这一时期的“留唐”“留隋”,使汉学文化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前,汉字、汉词在日本广泛传播,对日本社会、文化、学术方面的影响功不可没。

(二)明治维新后

自18世纪后半期开始,日本开始吸收西洋文化。在黑船事件中,马修·佩里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契机,日本“豹变龙腾,化为霸国。”日本由此迅速地走上了向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发展的道路。同时,清末政府开始向英、美、俄、德、法派出留学生,但是规模较小,成效不显著。由于甲午战争的败北,这时的清末政府也看到向西方学习的好处,决计向强邻学习。康有为、梁启超等认为“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是非常便利的。”1896年清政府派出13人,到日本学习日语及普通学科课程。张之洞在《劝学篇》及下篇《游学篇》中力畅游学,提出“入国外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五年”,明确指出“西洋不如东洋”。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与此同时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沙俄,以此为契机,这一时期的“留日潮”达到巅峰,其中留日学生较多的省份有湖北、浙江、江苏、四川等。实藤惠秀(1983,150)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推断留日人数1905年在8000人,1906年在13000人左右。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留日潮”为“到此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留日学生大量接触日著西书和日译西书。以此为背景,清末至民初,中国翻译日籍量激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和制汉词”被直接输入中国,在中国广泛流传。所谓的“和制汉词”也就是日译汉词,这种词占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极大部分,许多欧美语言中的词都是通过日本人运用汉字“意译”先成为日语的外来词而在传入汉语的。

(三)改革开放以来

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加。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地开始和世界交流,包括近邻的亚洲各国。根据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的统计,1978年访问日本的中国人有7220人,而2008年访日的中国人已突破百万。截至2017年11月,2017年访日外国游客为2404万人,其中中国游客为556万。中日民间交流盛行,从数据上来看,中国人越来越想了解这个仅一海相隔的邻国—日本。通过旅游观光购物,越来越多的日语词汇也被直接带回中国。

(四)近期网络影响

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的文化突破了国界,迅速地相互传播。其中,日本流行文化在其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迅速崛起,拥有很强的传播力。特别是日本的小说、影视、动漫及音乐等,在世界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与日本一海相隔的中国,通过便捷的互联网,尤其是占互联网大多数用户的年轻人接收到了相当一部分的日本流行文化,并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三、日语外来词的数量与分类

(一)清末民初

这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主要以日译汉词为主。清末民初,西洋诸国已走上了近代化的进程,与东洋国家相比已是相当发达。日本人在这个时期按照中文构词法的特点翻译了大量的西洋词汇,其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等的词汇。按照上述的交流史,清末民初的中日交流中大量的日语外来词流入中国,并且使用领域广泛。特别是科技方面最多,接下来为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

(1)科学技术领域22.5%

半径 比重 变压器 波长 大气 扩散 密度 气体 升华 等

(2)文化教育卫生领域17.5%

百日咳 大学 单行本 德育 讲师 脚本 静脉 等

(3)社会生活领域13.1%

地下水 电车 电池 电力 广场 回收 列车 农作物 等

(4)政治领域12%

共和 共产主义 国际 理事 市长 议会 议员 引渡 等

(5)经济领域7.2%

貸方 经济 配合 入超 通货膨胀 统计 专卖 最惠国 等

(6)体育军事领域5.9%

常备兵 大本营 副官 航空母舰 假想敌 竞技 体操 等

(7)其他领域21.8%

必要 打消 单纯 活跃 进度 紧张 特长 条件 投机 等

这次的外来语输入潮主要带来了政治、经济、教育、新技术等方面的抽象词汇,通过这一时期日语外来词的输入,直接吸取了西方文明,规范了词汇并推动了中国近代诸学科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

这个时期的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与此同时,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输入中国的日语外来词并不是很多。这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以社会生活最多,接下来是经济方面等方面的词汇。

(1)社会生活领域37.6%

安乐死 便当 过劳死 黄金周 家政 空调 料理 美白 铁板烧 移动电话 等

(2)经济领域20.5%

产经 低迷 店长 精算 开发 劳务 量贩 企划 市况等

(3)文化教育卫生领域14.7%

齿科 出演 短期大学 多动症 卡拉OK修学 研修 著作权等

(4)体育军事领域5.9%

攻略 空手道 胜率 完胜 相扑等

(5)政治领域1.9%

公务员 公选

(6)其他领域19.4%

卡哇伊 亲子 人气 忍者 新人类 一级棒 正当防卫

这个时期日语外来词的输入主要包括通过翻译作品、留日潮带来的生活用品词汇、固有名词商标品牌的传入以及经由台湾、香港传入大陆的词汇。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日语外来词更接近生活。

(三)近期新词

伴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通过日剧、电影、动漫、音乐传入中国的词汇也有不少,但是这些新词因为“新”,还未被录入词典,本文借助网络百科对这些词中的两例进行简析。

打call 达人 弹幕 佛系 ~酱 ~控 萌 纳尼 燃 桑 应援 御宅族 元气满满

(1)佛系 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佛系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另外,伴随一款被称之为“佛系游戏”的手机游戏—旅行青蛙的盛行,佛系这个词在年轻人当中广泛传播开来。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此外还有“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父母”“佛系生活”“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词语。佛系中的“系”逐渐变为“相似,像”的含义,《中国日报》将佛系译为buddha-like,“~系”也逐渐发展成为中文中的词素。比如,日系、草食系、禁欲系等。

(2)御宅族(おたく)常直接称为otaku,一般指对ACGN(动漫界的总称)具有超出一般人知识面,鉴赏,游玩能力的特殊群体,是究级ACGN爱好者的代名词。随着“宅文化”的发展,各种对其他兴趣爱好的发烧友也被归类到御宅群体中,如技术宅、模型宅、军事宅等。另外,动漫界还经常使用表示非常可爱“萌”,加上词素“超”的“超萌”、“激”的“激萌”等;表示令人亢奋的“燃”如“燃曲”“超燃”等。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以上出现的“~系”、“~族”、“超~”已发展成为中文的词素。日语外来词不但带来了新的词汇,也影响到了中文的构词法。关于这些词素,在此不再赘述,另行论述。

四、日语外来词的影响

(一)丰富了汉语词汇

从古至今汉字外来词的相互传播可以说是汉字文化圈的一种独特现象。外来词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文的词汇。带来了中文当中没有的概念,有利于新事物的传入。例如:经济、科学、美学、医学、哲学这些在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的外来词,填补了这些方面汉语词汇的空白。另外,一些固有名词,日本品牌如“索尼”“卡西欧”“优衣库”等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事物。

(二)“二传手”作用

《新语探源》中指出,日语外来词的传入,作为“二传手”,打开了中国了解世界的窗户。综上所述,近代传入中国的日语外来词,主要是日语中反映欧美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词汇;而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近期传来中国的日语外来词多代表了日本的文化及生活。中国学者通过日语外来词间接地学习了西方的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等,并在中国广泛传播。可以说近代中国通过学习近邻日本的一个方面,从而探索着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三)传递了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拥有着深厚的底蕴。我们在输出文化的同时,也不断接受着外国文化,特别是在语言方面。“一成不变或者拒绝变化的语言只会走向灭亡”语言学界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因为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没有新的词汇,就没有新的理解。伴随着日语外来词传到中国,和服、茶道、柔道、歌舞伎等日本文化也被介绍到中国。新词传入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事物,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世界。

(四)促进了中日交流

交流从来不会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1860年马丁在当时的清朝翻译的《万国公法》被传到了日本,民主、权利、人权、司法、义务、离婚等国际法、政治、法學相关的中文新词汇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词汇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文化从古至今都是充满自信的,而且我们从不拒绝外来文化的有益影响。正如通过日语外来词也带来了日本文化一样,通过词汇的流通,文化也得到了传播。中日之间的交流,大到政府间,小到民间,交流也更加广泛。语言,词汇便成了这之间的传播桥梁。

五、结语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化也从未断流过。因此,我们在文化方面拥有在世界文化中少有的独特自信,我们在向各国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不排斥吸收国外文化,中国在各个方面正在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在语言方面,一种纯而又纯的语言必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语言,必然导致使用社群的狭窄甚至萎缩。汉字创发于中国,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输出国,从而也是汉字词汇的供给源地,直至近代早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此种惯性,但随后的语文流向则发生变更,这是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所使然。语言、词汇则成为国家间交流和文化流动的主要桥梁。伴随着外来词的不断输入,关于外来词的研究也是与时俱进的。对外来词的理解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探讨,仍需各方学者特别是语言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本文浅析了中日文化交流中: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后、改革开放以来和近期的几个交流高峰期;日语外来词的概况、几个时期的分类情况、简析了几例近期日语外来词;总结了日语外来词给中文词汇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其“二传手”作用、对文化方面的影响及促进中日交流等有益影响,权充引玉之谈。

参考文献:

[1]冯天瑜.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北京:中华书局。(2004)

[2]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高名凯,刘正琰.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4]康有为.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6]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香港:三联书店,1983.

[7]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9]王力.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0]吴世雄.关于“外来词概念词”研究的思考[J].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7).

[11]张之洞.劝学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8.

[12]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交流影响文化
如此交流,太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交流”等5幅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