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兴趣培养 激发学习动机
2018-08-28黄群英
黄群英
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起源,想学,才能学得更好。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教学哪类学习内容,我都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尤其是对新内容的学习,我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可是,多年来我也发现,学生对用方程解决问题提不起兴趣,甚至还有一些抵触的情绪,不太乐意接受。他们总是问:算术解法已经很简单快捷了,为什么还要用方程?觉得是多此一举。因为繁琐而感到烦躁,进而给后续学习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没有学习积极性了。他们的学习只是奉命行事,成了完成任务而已。
本期,我再次教学这个内容,怎样让学生想到“用方程”?爱上“用方程”?自觉自愿地接受“用方程”呢?
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三道题目(包括例1例2和上期学过的鸡兔同笼问题)
例1 小明破纪录啦!成绩为4.21m,超过原纪录0.06m.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
例2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3)鸡和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48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1.请你先任意解答一题,再在小组内交流你这道题是怎样解答的。
生1:我选例1,想原纪录-超出的米数=现在的成绩,列式是4.21-0.06=4.15米。
2.在小组内说说你不选另外题目的理由。
生2:因为例2复杂,所以我不选。
生3:第3题好费劲,我还没算出来。
3.你是否考虑过用我们最近学习的方程来解决?
生4:如果用方程解答的话,该怎样设未知数?怎样列方程呢?
二、抓住契机,发展兴趣
在生4回答的基础上,我马上抓住契机,顺势引导学生将例2 的问题“黑色皮的块数”设为X,并让学生思考黑色皮的块数与白色皮之间的关系,写出等量关系: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得出方程2X-4=20.接下来无非就是解方程的过程,学生轻松完成了。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完例2后,我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用方程解决问题,初步感受到用方程解决问题能将困难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化难为易,便于思考,帮助自己正确解答。
接下来我让学生尝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1.小组讨论:设谁为X?为什么?
生5:随便设哪个,因为他们的数量相同。
2,鸡的腿数、兔的腿数、总的腿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说出等量关系,写出方程。
生6:等量关系是鸡的腿数+兔的腿数=总的腿数,方程是2X+4X=48.
3.请你完整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的收獲。
生7:原来我不会这道题,觉得很困难,现在我学会了用方程解决。
生8:像鸡兔同笼这样困难的题用方程解决简单方便,不容易错。像例1如果用方程解决的话就多此一举了。本来很简单的,何必写那么多。
生9:所以复杂的题用方程解决好,简单的题就直接列式解决好。
生10:可能还要看题目要求,题目有规定用方程解决的就用方程解,没规定的就自由选择好了。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用方程解决的步骤吗?
生11: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检验
感悟:
1.理解教材,理解学生
教学中,我反复阅读了教材,发现例1例2就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学生立马能写出例1的算式,不用方程,没关系,就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很多学生不选例2,解答出现了困难,这时就该方程显威风了。在学生感到万般困难的时候,我及时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时再教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这样,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有必要,想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在后面几个例题的教学中,我都是安排学生选择是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让学生不断亲身经历用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简单方便,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用方程”。这样,即使有学生怕麻烦想偷懒而选择了算术方法,他也可能因为解答出现多次错误或慢于别人,而不得不选择用方程解。这部分无可奈何逼得用方程解的同学,也会潜移默化地转变态度,最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用方程”解答的现实。
2.乐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乐学才会好学,好学才会有效果。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现实认知起点及学生学情的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度解读,顺应学生的内心需要,将他们愉快地牵引到新知学习的轨道上来。如果首先让他们接触到的就是“用方程”繁琐的“解”、“设”、“检验”等,一点都体会不到“用方程”的便利,那势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这对后续学习也埋下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让学生不断深入地体会“用方程”解题的妙处,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维持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更强劲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