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018-08-28吴小霞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

吴小霞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上开始掀起一股“汉语热”,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受到学生们的追捧,汉语言文学这个学科设立于近代,其时代久远知识文化渊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培养文史功底比较强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个专业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本文结合该专业的特点,简单探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思考实践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自古以来,孔夫子设帐讲,加强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同时也加强礼仪制度的学习,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教学的主要科目,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儒家被确立为官方学科,学习文化知识是官僚大族的日常,平民很少接触,而在近代,有文化底蕴的知识人才开始运用手中的笔对封建腐朽进行批判,同时也加强文字的改革,简化文字,将繁体字走向白话字,随着国家“扫盲”活动的开展,人们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恢复高考以后”国家注重实业,人们常常秉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汉语言文学一直是冷门,只是教书匠的学习,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新兴职业的产生,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实业发展,而是开始关心文化传统,这时汉语言文学才真正从云层走进人们的视野。

汉语言文学学科需要学生大量阅读经典著作,一般大一开设学科都是基础学科“近现代文学”“现代汉语”“文化概论”这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大二的时候,学校会要求学生不仅博览群书还要习得一手好字,更要对国外文化有所涉猎,这时会开设“书法课”“写作课”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转化,“外国文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大三大四就是知识理论的升华一般设有“古代汉语”“文字学”“美学”学生从古典经典著作中陶冶情操,习得古人学习和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也会开设“对外汉语”学科分支,希望为国际上输送更多的人才,同时也通过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开来,让他们走向世界。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不仅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同样也可以进入国家机关政府,成为管理型行政人才,自古以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直在人们内心中萦绕,通过学习语言文学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政府机构输送行政管理人才,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一个任务。

二、当代社会发展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

自古以来,道德素质的培养一直是我们关注的核心,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化素养培养的一个主打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悉掌握多门专业课和基础课,还要在古人的经验故事中不断地反省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要有坚强的意志,出能“指点江山”,入能“采菊南下”,就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在行政部门工作时就不用再重头学习,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良性发展。

(二)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学校会接触到大量的文化理论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要抓住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诗词创作”等活动平台,加强学生写作的练习,同时熟悉论文写作的流程和步骤,初步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公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写一手好字,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也会为自己加分不少。

三、走进社会文化,开辟第二课堂。

学校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同时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不应该“死读书,读死书”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走出校门,把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进行暑期实践,关注最新的热点话题,进行社会观察,另外学校也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走进历史文化胜地,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讲起,加深学生的文化印象,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人文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各种文化的碰撞,

四、学校教学资源的支持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以看书——写作这个基本流程,高校应该为创造接触学术前沿信息的条件,满足学生能够研读专业知识的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学校也要为学生开设网络教室,帮助师生网络教学,同时网络课件也可以帮助学生反复查阅,学校积极为学生开办“诗词学会、文学社”等学生群体性组织提供便利,

五、教师队伍的改革

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课堂进行风趣幽默,語言深入简出,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术研究的指导,要积极地担任顾问,为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和创作提供积极的指导。同时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汉语言文学的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言传身教,教师队伍的雄厚也有利于教学科研难关的攻克,培养学生成为专业型人才,让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话语权。

六、结语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的力量功不可没,但是人文学科也是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面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R].201.

[2]曲文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

[3]刘传霞,潘晓生.关于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

[4]孙永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建设,2014.

[5]《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版.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生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