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未来空间环境设计

2018-08-28宋文师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共生可持续发展

宋文师

摘要: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未来环境设计是科技与人的完美融合,生存和生活的细致思考。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与多科学共同交流,创新文化及延伸科技。本文首先介绍了未来环境的定义,其次分析我国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我国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及策略,为人类提供更加完善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共生;自然为本

一、未来环境设计的定义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环境设计也受到较高的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设计也取得了更快发展。环境艺术具有历史悠久和范围广泛的特点,不仅具有视觉艺术特征,还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的特征。环境设计从满足自身需求到市场商业化操作,再到非物质的生态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学术界对环境设计的定义还不明确,个人认为环境设计就是:生活和生存的思考,人性和科技的融合,结合所有涉及的元素,将人类-空间-自然这三者更协调的共融,为人类设计出更舒适、美观的空间环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二、国内环境设计现存问题

我国环境设计最早是由艺术院校发展而来的,发展的周期较短,虽说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由于环境设计专业设立较晚,相应的规范不完善,例如对环境设计中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存在缺失的现象。二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及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城市新增了大量新建工程,对原有城市面貌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但过程中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致使出现了大量城市采用统一的环境设计,缺乏特点。三是我国目前的环境设计缺乏长远性,目光短浅,对未来的规划缺乏思考,没有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设计原则。四是目前国内部分环境设计缺乏学科交叉,造成环境设计单一,设计效果不理想;五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环境设计空间呈现点状设计布局,环境设计是拼凑而成的,缺乏对城市整体空间把握及系统认知。六是环境设计时缺乏对设计产物认识,不符合服务对象设计意图。七是环境设计人员经验缺乏,并与施工各方缺乏沟通,对艺术审美的理解不足,导致设计作品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未来环境设计发展的方向及其应对策略

(一)文化创新与梳理

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应重视文化的创新及梳理,提高城市的居住舒适性。对于国家提出的振兴农村的发展战略,应改变原有大量拆除和大量新建的模式,充分掌握当地特色环境设计,以此来吸引本地人们的文化认同,盘活当地的经济,并提升当地居民的审美水平。

(二)多学科共生

环境设计学科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很多内容交织在一起,如:科技和文化。对于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区域自然植物进行选择,分析土壤、调研水文及当地文化,同时还需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如:网络成像、数字运算等。由于环境设计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因此设计师需要掌握多科学的知识,并需要不同专业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三)以人为本

环境设计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因此环境设计应重视人心理需求。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保护这类人的需求,尊重特殊人群的感受。例如为渐冻症病人设计住宅环境时,应考虑到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无障碍设计,并考虑病人清洁便利。设计天花板位移器,使病人在特殊条件下也能够行动。设计的设计理念应中应将特殊人群当做正常人一样,让需求者在设计师合理的设计下,能够像常人一样独立生活。未来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就是以人为本,让人们更加舒适并得到足够的尊重。

(四)绿色可持续

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以自然为本,在满足设计需求的基础上节约资源,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新型的设计理念是“恒久设计”,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应发展新型可再生材料替代,合理规范资源使用。对于材料的使用不能盲目,应考虑循环利用。“恒久设计”可以解决资源你浪费和多次拆建的问题。考虑到本地区整体规划,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区域环境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材料,并优先考虑当地材料。

(五)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智能化系统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在环境设计中也大量的应用智能化设计。未来环境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合理的应用科技来实现预想的功能。目前刚刚开始应用的无人超市就是未来智能生活的展现,对于手机导航、人脸识别和二维码支付这些智能化技术早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未来环境设计的趋势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设计智能家居,辅助AR、VR技术,将环境设计中融入互动参与,解决设计存在问题,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未来的设计方向就是新材料、新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的融合。将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且方便。

四、结语

环境设计的范围主要是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其特点是由外及内,由大到小,范围较广,未来环境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要遵循自然与客观的规律来进行。环境设计人員要掌握客观环境并尊重自然,并采取使用的设计方法,满足该区域经济、文化。未来环境设计不是单纯的“环境”设计,更是“生活”的设计,应全方位的进行改进,设计出更加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庞鹤鹏.环境设计的现状及展望[J].农家参谋,2017(23).

[2]杨钢.论我国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对历史文化景观元素的复苏[J].美术界,2017(06).

[3]向静仪.浅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7(04).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共生可持续发展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