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勃·迪伦歌曲《铃鼓先生》的英文诗歌之美

2018-08-28刘昊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迪伦鲍勃

刘昊

摘要;2016年10月,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颁奖理由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本文旨在通过“形、音、意”探讨鲍勃·迪伦歌曲《铃鼓先生》(Mr.Tambourine Man)的英文诗歌之美。

关键词:鲍勃·迪伦;《铃鼓先生》;英文诗歌之美

一、英文诗歌的形、音、意

诗歌可分广义上的诗歌和狭义上的诗歌。广义上的诗歌是指不涉及任何具体语言的诗歌总称,而狭义上的诗歌是指特定语言的诗歌。广义上的诗歌囊括所以狭义上的诗歌的特性。由于语言的不同特性,不同语言的诗歌的表达方式以及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为更好的分析鲍勃·迪伦的诗歌,需要将英文诗歌与其他语言的诗歌和广义上的诗歌进行区分,本文全篇提及的“诗歌”一词皆指英文诗歌。

維基百科在对诗歌(poetry)的定义中提到:诗歌是文学形式中的一种,它能够利用语言的审美特质和韵律特质引起除(或代替)乏味的表层意义之外的含义(1)。当然,英文诗歌也具有广义上的诗歌的特点:语言凝练、表达形象、感情丰富。

许渊冲先生在汉译英法诗歌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他为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策略”,认为译文应该达到形美、意美、音美。在《三谈“意美、音美、形美”》`一文中,许先生说道:诗词都具有“意美”、“音美”、“形美”……(2)许先生的理论适用于诗歌翻译,同样适用于诗歌的欣赏,因为欣赏诗歌是翻译诗歌的首要步骤。

二、鲍勃·迪伦与他的歌曲

(一)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他不仅是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还是伟大的诗人。他在音乐上的影响力波及世界各地,权威音乐杂志《滚石》为纪念他在音乐史上做出的贡献将其列为“史上最伟大100名词作者”第一名。迪伦对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的贡献以及他的作词能力使得文学界也为之震撼。2008年,迪伦荣获普利策文学奖;2013年,美国艺术文学院宣布迪伦为其荣誉成员;2016年,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界最高奖项既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歌曲的肯定,因为他的歌曲不只局限于音乐界,而是更趋向于诗歌这一文学形式。

(二)鲍勃·迪伦的歌曲

鲍勃迪伦的歌曲属于摇滚乐抑或民谣,他的曲调直白平淡,像是在诉说故事,娓娓道来。初听迪伦的歌曲的时候,并不悦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他的歌曲在词不在曲。他的歌词语言朴素,贴近于大众,歌词内容大多反应战争、政治、宗教等时事,体现出对大众的怜悯,因此更易于与大众产生共鸣。另外,迪伦歌曲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世界影响力还缘于其歌词的政治性。受三十年代美国民谣鼻祖伍迪·格斯里(Woody Guthrie)的影响,鲍勃迪伦很早就有了左翼思想的倾向,并且在歌词中有所体现。伍迪的音乐触及三、四十年代的阶级对立、工人权益、社会动荡等诸多社会问题,他的音乐主张不仅影响了乐坛的歌手也启发和鼓舞了几个时代的美国人。例如《答案在风中飘荡》(Blowing in the wind)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一首歌,被誉为“民权运动之歌”。1963年,25万黑人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举行盛大的集会,马丁·路德·金在会上发表一篇已被国内录入语文教材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当时,现场的百万人一起合唱了《答案在风中飘荡》,歌词一次次发问,直逼人的心灵,拷问当权者的不作为。

当慢慢开始接触迪伦的歌会明白,他沧桑的嗓音下住着一个细腻又向往美好世界的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翻译过他的一句歌词:

Yes to dance beneath the diamond sky with one hand waving free

Silhouetted by the sea circled by the circus sands

是的,在钻石的天空下起舞,一只手自在地挥呀挥

侧影反衬着海水,四周是圆场似的黄沙(余光中)

余先生翻译这首歌的目的我们无从知晓,但是这首歌的韵律却让人印象深刻,如品一杯老酒,味道醇厚,令人回味。这两句诗歌出自《铃鼓先生》(Mr.Tambourine Man),用心倾听会明白,这个首歌的美不只源自它的曲调,还源自它的诗词之美。

三、Mr.Tambourine Man的诗歌之美

(一)形美悦目

迪伦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致辞中提到,他也曾怀疑过他的作词是否属于文学。单单细细品味《铃鼓先生》的歌词就会明白他的歌词非诗歌莫属,因为诗歌的形美、音美和意美都在他的歌词中一一体现。

Though I know that evenin's empire has returned into sand

Vanished from my hand

Left me blindly here to stand but still not sleeping

My weariness amazes me I'm branded on my feet

I have no one to meet

And the ancient empty street's too dead for dreaming

以上六行诗句同出自Mr.Tambourine Man,如果将此歌曲分类,它应当属于自由体诗,以上展示的一节歌词则属于六行诗节。这首诗歌没有僵硬刻板的格律,却又压着法国浪漫诗歌式aabccb的韵式。同时,a韵行的音步数和c韵行的音步数相同,因此两韵行的诗句长短也一致,这种形式赋予文字以节奏感,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二)音美悦耳

许渊冲教授曾写到“如果丢失了音韵,翻译出来的东西,还能算是诗词吗?”(3)可以见的音韵对于诗歌的重要性。确实,正是韵律才让诗歌不再那么平淡无奇,正是韵律才让诗歌首歌旋律明亮广阔,让人沉浸于诗人营造的奇幻世界。正如以上六句诗aabccb的韵式。音韵的组合不仅是赋予诗歌以音乐美的文学语言技巧,也是诗歌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一种手段(4)。加之该诗歌本身的歌曲性质,韵式与重复的曲调重合,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声音与心灵上的共鸣。

(三)意美悦心

英诗的欣赏涉及到英诗文本的释读,在文学艺术中,诗歌文本最具开放性。另外,意美不仅仅代表着诗句的意义,也代表着诗人营造出来的意境。这首诗忧伤的歌词间处处穿插着暗示与隐喻,描述了一个艺术家在日复一日的疲惫和不满中,渐渐消磨了自身的艺术创造力,才思枯竭,却又渴望找到一个超越世俗困扰的精神世界,一个越过时间限制的永恒境界,如孩童般构造飘渺的幻想与想象,希望从中获取慰藉与满足。全篇诗人五次向主题中的铃鼓先生请求为诗人弹奏一曲,并带他逃离这个世界。一次一次的诉求像是告诉读者与听众,诗人一定会达到他梦想中的殿堂。这样的俗世谁不想逃脱,诗中的意境谁不向往?

四、结论

鲍勃·迪伦在Mr.Tambourine Man中将诗歌的形美、音美、意美体现的淋漓尽致,为读者塑造了一位追梦的诗人和一个心之所向的梦幻世界。然而这首歌在国内并不普及,许多艺术文学珠宝因为俗世的喧嚣被人遗忘。与其混入逆流,不如潜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字的美好,从迪伦的曲调中,从他的歌词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歌殿堂。

注释: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etry#cite_note-1.

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02):70-77.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69.

郭久英,文慧.英语诗歌文体学分析法之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8-22.

猜你喜欢

迪伦鲍勃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火烈鸟鲍勃可忙了
你好,我是鲍勃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社会正义表现
你不知道的鲍勃·迪伦
迟来的春天 ——鲍勃(美国)▲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