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痴》中两位女主人公象征的两种精神

2018-08-28孙澜方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白痴

孙澜方

摘要: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人们经常会研究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阿格拉雅和娜斯塔霞。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阿格拉雅和娜斯塔霞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的象征。娜斯塔霞是一个更积极的人物,她代表着作者所定义的“俄罗斯理念”(Russian Idea/russkaia mysl);而阿格拉雅在小说中代表着一种“天主教理念”(Catholic idea/katolicheskaia idea)。这两种精神不管在文学还是宗教层面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阿格拉雅和娜斯塔霞,我们可整体上对人物的命运有更全面的感知,还可了解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天主教与俄国社会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娜斯塔霞;阿格拉雅;精神象征

当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白痴》时,他一直把焦点放在怎样定义“天主教理念”和“俄罗斯理念”。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解中,“天主教理念”是导致19世纪西欧的现代宗教、政治和社会形势悲观的原因。而另一种相对更积极的“俄罗斯理念”,虽然至今对它没有系统的解释,但至少已被世界所知晓。它的核心是关注每个个体所处的困境和对基督的信仰。

两种理念在小说中都有明显的体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天主教理念”不是针对所有天主教徒,“俄罗斯理念”不针对所有俄国人,也不排除多数俄国人。

许多学者认为阿格拉雅在道德上与娜斯塔霞是相同或者高于后者的。约瑟夫·弗兰克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中,把阿格拉雅和梅诗金公爵放在道德量表最高级,娜斯塔霞和罗果仁则在第二级;弗兰克·西利把娜斯塔霞和阿格拉雅放在同一级。当他整理关于阿格拉雅的材料时,他为阿格拉雅“抛弃俄国”、“投靠天主教”就“被作者处以最严酷的命运”感到疑惑。西利在小说中找不到任何能暗示阿格拉雅会以这种命运结束的线索,作者也没有谴责她并武断地给她安排这种“最严酷的命运”,很显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阿格拉雅人物性格变化中发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并将她引上了这种结局。

阿格拉雅是天主教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她是叶班钦将军家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她有美貌和显赫的家庭背景,魅力十足。她追逐世俗权力,她的自私和自尊迫使她寻求一种超越所有人的优越感,她渴望在社会关系中得到名望和权威,这与她出生于贵族家庭和被灌输的价值观不无关系,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她希望被像公主一样对待,拒绝任何和她设想相悖的事物,包括举止笨拙的公爵。稚气未脱的她,缺少克服困难的决心,导致她最后做出错误又可悲的决定。即使被梅诗金公爵的善良和优秀吸引,她仍拒绝和他结婚,害怕公爵妨礙她对当前局面的掌控,就像作者认为天主教想要操控世界,从而拒绝了基督。

阿格拉雅也拥有权力,并肆意使用它们。最能体现阿格拉雅这一天性的例子就是她对待加尼亚的方式。她拒绝救赎加尼亚。加尼亚写信给她表明了自己的爱意,并声称只要她一句话便离开娜斯塔霞,他渴望阿格拉雅把他从卑鄙无耻的行为中拯救出来,并认为是娜斯塔霞让他变得如此卑鄙。阿格拉雅需要做的就是告诉加尼亚不要娶娜斯塔霞,只要她愿舍弃她的自尊便可以拯救他。阿格拉雅和加尼亚的故事体现了她的自私与傲慢。她不肯舍弃自己的自尊,她让公爵把信还给加尼亚,让加尼亚饱受折磨。和梅诗金公爵不同,阿格拉雅没有怜悯之心。公爵总能看到人们身上美好的一面,这体现了正统理论的本质:善是人们按照上帝的形象所创造的,恶则将人和上帝区分开来。阿格拉雅并没看到加尼亚的好,更多地看到的是恶。她知道他是不堪一击的,但并没有因此变得仁慈,她的举动是被自己的尊严驱使,她认为他理应被惩罚。

虽然都将阿格拉雅许多消极的特点与天主教联系起来,但她并不是一个反派人物。在作者看来,俄国上层社会的人们热衷于财富与地位,阿格拉雅就是这类人的代表。像她的父亲叶班钦将军一样,她寻求名望与权力。阿格拉雅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被西欧所腐蚀的俄国社会,她丢失了俄国人眼中真正的“自我”,而这种“自我”在作者看来蕴含着基督教的真谛。小说最后,阿格拉雅转而信仰天主教,将自己与这种“自我”分离。她的性格和天主教理念间的紧密联系也自然导致了这种结局。事实上,阿格拉雅的故事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她内心一直纠结是否接受公爵,这点在作者看来与天主教教徒也十分相似。他十分同情天主教徒,因为他认为教会在欺骗他们。

阿格拉雅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这成为她最主要的矛盾,当她最终做出嫁给天主教徒的决定时,她也完全地走向悲剧。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为阿格拉雅添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很不幸,她让一个天主教徒控制了她的思想,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词汇上的使用也很关键:天主教徒控制了她的思想,但不是她的灵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灵魂在教徒的掌控范围之外,不管是阿格拉雅还是天主教徒,他们的灵魂还没有被天主教教义所束缚,也暗示救赎阿格拉雅还是有希望的。

相比之下,娜斯塔霞背景不那么体面光鲜,她是被地主托茨基收养的孤儿,并常年受其蹂躏。她虽不完美,但她对于作者来说,她身上体现着“俄罗斯理念”。从托茨基那里,她也受到了西欧的观念的影响,她没有被完全地摧毁。娜斯塔霞与阿格拉雅不同,她并不高看自己,她拒绝和公爵结婚是因为她明白公爵对自己的爱是一种怜悯的爱,娶了自己会毁了他。娜斯塔霞有时会表面上像阿格拉雅一样表现得很高傲,因为想复仇所以又很残忍。尽管如此,娜斯塔霞仍是一个平凡俄国人的化身。作者认为,任何人都可得到救赎,这也是小说中公爵不断尝试救赎娜斯塔霞的原因。

娜斯塔霞体现了俄国新女性的典型品质。她敏感自尊,在生日晚会上,面对着那些肆意践踏自己感情和生命、把她当做商品一样拍卖的伪君子们,她表现出了自己的不屈,将十万卢布投入熊熊炉火中,以示自己对金钱的蔑视。她的反抗虽有时代局限性,但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他超前的女性观,体现了女性要自我救赎才能得到出路。

这样小说结局有了更深刻的内涵。阿格拉雅嫁给一个天主教徒,转信天主教,主张将波兰从俄国独立,这是作者一直反对的。娜斯塔霞尽管一路犯错,但她仍追随基督,是一个牺牲的受害者。作者也暗示她所受的苦难和付出的牺牲会让她得到救赎,就像她的名字“Anastasia”所暗示的那样,在希腊语中它意为“重生”。

总而言之,阿格拉雅和娜斯塔霞远不止两个简单的主人公,她们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天主教和俄国社会的看法。若不了解这些,那感知小说反映的道德隐喻是很困难的。他反对阿格拉雅表现出的傲慢、任性、实利主义和对权力的渴望,将娜斯塔霞表现出的基督之爱、谦逊以及反对向命运屈服的品质理想化。

参考文献:

[1]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日记[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3]叶尔米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罗秉祥.宗教与道德之关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赫尔曼·黑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社,1999.

[6]段小青.沉醉于幻想之中,行走在深渊之上[D].上海师范大学,2011.

[7]Joseph Fank,Dostoevsky:The Miraculous Years

[8]Embarrassment in The Idiot,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子图书馆

[9]Brian Johnson,Diagnosing Prince Myshkin.

[10]Will beauty save the world?http://www.crisismaga-zine.com/

猜你喜欢

白痴
YOU’VE GOT QUESTIONS?SHE’S GOT ANSWERS
天下没有白痴的午餐
秀逗蘑菇村
心疼自己
白痴学者之我见
白痴发明
不可以轻视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