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薛刚反朝》研究
2018-08-28孙雨
孙雨
摘要:蒲剧《薛刚反朝》是经过前辈们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优秀剧目。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流畅的舞台效果,全剧通过写意的方式为观众谱写了“忠孝节义”的乐章。
关键词:主题;人物;舞台效果
一、主题
(一)忠。薛猛是“忠”的化身
本剧一开场,匾额上的“忠孝”二字就暗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镇守阳河,风光无限;忽闻噩耗,悲痛万分;反与不反,踌躇不定;奸邪尾随,夺取官印,薛猛的人生就此成为定局。“薛家三世保国将,忠孝牌悬挂在中堂,倘若领兵去犯上,流落骂名谁承当?”“违君命背天常岂能为忠?”,既做不到孝,便拼死维护自己的忠,薛猛的优柔寡断来自整个封建社会的荼毒。他甚至还想着进京后可以和皇上求情,薛刚欲抱走三月姣也被薛猛阻止,“愿自己一家同吃皇刀”,薛猛的悲剧源于对封建王朝、昏庸皇帝的信任以及自身思想的局限。
(二)义。徐策是“义”的化身
他听闻薛猛一家从阳河进京,便立刻上书皇上为薛家求情,但因奸邪搅乱朝政,薛猛一家刚进长安便被抓捕,并于午时行刑。徐策在紧急关头,学程婴救孤将三月姣换下,保得薛氏一脉香火。在薛氏倒台之际,徐策没有对其避而不见,反而积极上书陈情;在薛猛将要斩首时为其送行,全然不怕奸党张台的报复;为成功换子,不惜舍了自己的老脸与张台插科打诨,如此大义让人唏嘘不已。
(三)节。纪鸾英是“节”的化身
女中豪杰纪鸾英在皇上下旨诛杀薛氏满门时逃离长安,流落韩山十三载,独自抚养薛葵。虽身为女性,但她并没有以泪洗面、怨天尤人,而是带着对薛刚的思念、对朝廷奸佞的仇恨、对薛氏满门的愧疚日夜练兵,祈求早日杀回长安。纪鸾英没有一丝娇气、恐惧,甚至是害怕,在她心里,活着就是要为薛氏报仇。
(四)孝。薛刚是“孝”的化身
虽然因喝酒误事害死双亲,但这一切只因奸人所害。路遇中,他不愿薛家绝后试图带走三月姣,但是遭到薛猛的拒绝。薛刚逃跑后,找到薛猛中军张龙,二者聚义青龙山,为之后发兵长安做好准备。薛刚的孝在于他要为薛氏复仇,张台纵子行凶,薛刚打抱不平,张台谗言觐见,薛刚满门抄斩。论国法,再大的罪过也不至于血流满门,薛刚的复仇是为高堂,为兄长,也是为了心中的正义。
二、人物形象
(一)薛猛 薛刚
薛猛与薛刚虽为兄弟,但有着不同的性格与思想,这决定了二者截然相反的结局。薛猛囿于封建道德,为了尽忠,即便深知长安一行凶多吉少,但仍然冒死向上,还欲把薛刚绑了一同上京,他置父母的冤仇于不顾,束手就擒,最终被害,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薛刚为了薛家满门的仇怨,对奸臣、皇上采取反抗的态度,逃往青龙山养精蓄锐,顽强不屈,为杀回长安忍辱负重,终于在十三载后迫使朝廷交出奸臣,报了冤仇。薛猛、薛刚兄弟二人的遭遇、命运有着强烈的对比,悲喜剧交叉对比发展,对遵循封建伦理的薛猛进行批判,对具有叛逆精神的薛刚进行歌颂。
(二)徐策 张台
徐策与张台是对立双方。徐策为世交冒死上书,学程婴舍亲子,为忠良留下后代;见三月姣带回大军,喜悦之情不言而喻;虽知奸邪当道,但为长安城内百姓安全,为维护封建统治,还是让薛氏先驻守城外,自己向皇上讨要贼人。徐策可谓忠义之人。张台纵子行凶,蛊惑皇上,薛刚落得个满门抄斩;他狼子野心,陷害忠良,薛丁山、樊梨花夫妻保王征西功劳甚重,换的个项上无头的结局;金锁侯薛猛夫妻镇守阳河,劳苦功高,同样落得惨死的下场;至于那可怜的三月姣幸得徐策用亲子换下,为薛家保得一丝香火,只可恨徐策亲子被奸贼狠毒的腰剁三段。张台实乃奸邪之人。
(三)马凤霞 纪鸾英
马凤霞与纪鸾英同为薛门媳妇,但二者截然不同。双刀马氏凤霞,为薛猛之妻,初听得薛家之事,来见薛猛愿一道杀回长安,得到薛猛的制止后,便背着枷锁随薛猛一同上京;路遇薛刚,趁乱将他放走,欲为薛门留一线生机。马凤霞是典型的传统妇女,她虽然有自己的主见,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即便知道丈夫是错的,但还是遵从妻为夫纲的封建道德,最终落得悲惨结局。纪鸾英,名门之后,为薛刚之妻,薛门惨遭横祸,她拼死逃出;落草韩山十三载,独立抚养薛葵,招兵买马,为杀回长安做好准备;与薛刚相逢,军队合二为一,二者同为领帅。纪鸾英反抗封建统治、反抗奸邪弄臣的精神难能可贵。
三、舞台效果
(一)帽翅功
本剧共出现三次帽翅摆动的情景。一为金锁侯薛猛,其纱帽为方翅。在听闻高堂已被立斩金阶之时,悲愤不已,方翅随心境摆动,将薛猛内心的悲恸之情赋之以形。二为奸党马文渊,其纱帽为尖翅。他恐薛猛造反,尾随宋濂到达阳河,夺走兵权,薛猛忠君但手下士兵不满,遂与马文渊的手下交手二巡,后被薛猛拦下。马文渊帽翅的抖动,一方面是害怕薛猛造反对自己不利的恐惧,另一方面是企求官印时的卑躬屈膝、战战兢兢与夺得官印后的小人得志。三为英王徐策,其纱帽为扁担翅。在听闻三月姣带回大军要为薛氏报仇时的洋洋得意,亲面薛刚、纪鸾英等人时的欢呼雀跃,以及跑着上殿为薛氏奏本讨回公道时的扬眉吐气,尽在帽翅中。十三年的等待终于换得如今的保国除奸佞,忠良把冤鸣。
帽翅功是阎逢春先生首创的,主要倚赖演员的基本功,由脖子与后脑勺控制帽翅,是演员表现当时心境的一种方式。[1]“徐策跑城”是帽翅功在戏曲中的首次尝试,其精彩程度不言而喻。在徐策跑城的过程中,帽翅将徐策在听闻薛刚反朝后的心理活动外化,其双翅同时逆向摆动,左摆右停,右摆左停,最后双翅旋转摆动,伴奏的配合使得整段节奏明快、层次鲜明。徐策看看薛葵,看看三月姣,意味深长的一句“薛家的威風又来了啊……”,道出了对薛家世代忠良的宽慰。
(二)脸谱、马鞭的运用
本剧中素面(俊扮)的人物有马凤霞、纪鸾英、薛猛、徐策、三月姣;因戏曲中勾脸的人物多为净、丑,由此可以推断灰脸薛刚、灰脸薛葵、红脸张龙、白脸马文渊、白脸张台为净角。
画脸的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祭祀礼仪中的面具,后逐渐被各地方戏吸收,成为表现人物的一种方式,而画脸也逐渐程式化,成为人物性格化的标志。以薛刚的脸谱为例,瓦灰色为主,灰中带红,眉上似有火焰一般,突出薛刚正直不阿、火爆鲁莽的性格,额部黑白相套,使人物嫉惡如仇的形象更加鲜明。脸谱整体构造、颜色比例都较为协调,带有一丝幽默的气息,将人物的憨厚老实、果敢大气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看戏曲之前,我眼中的薛刚是像张飞、李逵那样画着黑脸,薛刚的灰脸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狭隘。就封建传统思想来说,人在世讲求忠孝二字,薛刚喝酒误事,害高堂立斩金阶实为不孝,为洗冤屈杀奸佞,举兵攻入长安实为不忠。就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来看,他称不上是彻彻底底的忠孝之人。
戏曲中,马鞭不等同于马,但马鞭的颜色等同于马的颜色。[3]刀马旦为粉色马;薛猛、徐策、三月姣为白马;薛刚、张龙为红马;薛葵为黄马。马的颜色也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脸谱颜色相辅相成的。就砌末马鞭的运用来说,本剧没有进行很好的规范,但马鞭的使用较为流畅明白。
(三)场景的切换
戏曲表演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在表现过程中难免利用艺术的虚构性,讲求虚实结合,运用唱词或演员走位切换场景,从而产生蒙太奇的效果。
运用唱词切换场景。以徐策跑城为例,演员只需在场上转圈,“只觉得身轻步健快如风,此番上殿我胆气正,看看那昏君怎么行?我掠须抖衣把城进”,“往日走,走不动,今日行走快如风,一为保国除奸佞,二为忠良把冤鸣,举步撩衣上龙庭”[2],只需两句唱词,便将自己把城进、上龙庭的场景带出来,虽然演员只是在舞台走动,但配合帽翅的抖动,该段落并不乏味。
演员走位切换场景。以薛氏除奸为例,徐策上殿向皇上请旨,薛氏遂驻守城外。薛军左上台,言等不到徐策,恐是有什么变故?然后举兵攻入长安,右下台。这时,有两个兵做抵挡状左上台,徐策右上台,两兵拜见老千岁后,右下台。薛军左上台,被徐策拦下,言明只需在午门前摇旗呐喊即可。皇上果真下旨,请薛氏自行处理张台。在这场戏中,把左边暗设为韩山方向,右边暗设为长安皇宫。薛氏军队从左上场,表明自己在长安城下,攻入长安后从右下场,再次从左上场时,地点已切换到了午门。演员通过其走位暗示方位,充分利用戏台空间,运用写意的方式表现空间跨度。
参考文献:
[1][3]孙瑜.蒲剧做功中的特技表演研究[D].山西大学,2011.
[2]朱云洁.谈京剧《徐策跑城》对高拨子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