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嬗变·固守

2018-08-28孙少波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嬗变

孙少波

摘要:达吉雅娜是普希金著名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中极力赞扬的女性形象,当真挚的感情遭到“亵渎”,“另类”的性格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时,达吉雅娜选择变为“名副其实”的贵妇人,成为“皇家涅瓦河畔难以亲近的女神”;海黛是英国天才诗人拜伦笔下吟唱的一位薄命女子,可是当和自己心爱的人分离时,她以生命的终结昭示自己内心,誓死固守内心的纯真的爱情。在社会现实面前,她们一个选择改变,一个选择固守,但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在固守和嬗变的矛盾中,固守或者嬗变本身并没有悲剧性,根源在于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关键词:达吉雅娜;海黛;嬗变;固守;爱情悲剧

目前关于《唐璜》和《叶普盖尼·奥涅金》这两部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但是两者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却很少,尤其是女性形象。虽然对于《叶普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普希金是极力否认借鉴《唐璜》的,但是纵观全诗,不管是韵律还是叙述口吻,都可以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在两本书中,女主人公命运都以悲剧结尾,普希金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用法文写到:“拜伦笔下的妇女没有性格,只有青春的情欲”,如此看来,普希金并不认同拜伦描写女性的手法,所以他笔下的达吉雅娜具有浓厚的俄罗斯女性的色彩。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对达吉雅娜和海黛的悲剧命运的对比,揭示现实中嬗变和固守的矛盾性。

一、达吉雅娜的悲剧

(一)“我可爱的女幻想家”

若用几个词来形容达吉雅娜:纯真善良、超凡脱俗、落落大方、知书达理,这些都很贴切。她的名字并不高雅新艳,当然也许别人产生联想,忆起古人、或者婢女、丫鬟。她没有沉鱼落雁的姿容,性情孤僻爱多愁善感,在父母膝下却似寄人篱下,不忸怩做作,总是孑影一人,沉默寡言喜爱遐想神驰,并不长于刺绣社交,甚至有些反感,喧哗吵闹令她倦怠不快。酷爱阅读小说,读书占据了她全部生涯,这就是达吉雅娜。她的这些性格并不符合当时女性“公认的气质”,所以很难得到所有姑娘的喜爱。

她朴实天真,不懂上当受骗,过于轻信感情,毫不虚伪,爱的意笃情深,也许过于草率,想象太丰富而容易动感情,她骨子里是一个冲动、热情的少女,当遇见自己心爱的人时,她会毫不犹豫去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考虑后果。尽管达吉雅娜并不十分了解奥涅金,她对奥涅金的喜欢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他的幻想。其实她的骨子里还有坚持的一面,即使以后参观过奥涅金的书房,即使看清了奥涅金的全部,她还是义无返顾的喜欢奥涅金。达吉雅娜的这种性格在当时的社会是会让周围人惶恐的,可这也是她的过人之处,她是普希金心里“我可爱的幻想家”。

(二)“乡村少女”到“贵妇人”的嬗变

法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家西蒙娜·波伏娃在其经典著作《第二性》中说:“女人并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肖淑芬也阐释了这种观点,同一个奥涅金,如此冷淡地拒绝了美丽少女的纯洁的、天真的爱情,后来怎么又会去爱上雍容华贵的上流妇人?奥涅金对达吉雅娜的改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遇见奥涅金之前,达吉雅娜是那么的朴实天真。达吉雅娜一直以为只要自己足够真诚就一定可以打动奥涅金,但是奥涅金教诲达吉雅娜:“您应该学会克制自己,不是每个人都象我理解您,不谙世故往往招来祸事。”这番克制论的直接结果是,达吉雅娜噙着泪,眼前一片模糊,微微的呼吸著,一声也不响。”在达吉雅娜的内心深处,她是一个极度自尊的女孩,在种种受伤、羞辱的现实面前,精神一定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她不会表现出来,至少不会随便给人展示自己的悲伤,心里憋着一股气时,会转化为她嬗变的动力。后来当奥涅金再看见达吉雅娜时,她已非昔日之人,她的角色演的何等成熟!很快就学会贵妇的礼仪,接待宾客如此挥洒自如!谁能想象这位高贵女皇,就是当年那幼稚村姑?

达吉雅娜的性格绝不是表面上的软弱,她有一颗无比坚强而又高傲的心,她在流眼泪时,别人会觉得这个姑娘何必要干这蠢事,惹得如此伤心。可谁也不会想到她的内心在经历无比剧烈的挣扎。这种女孩绝不会因受辱而自暴自弃,她会改变,她一定内心无比期待有一天和奥涅金再次重逢时,她的内心该是何等的快活。可另一方面他也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既然得不到,就表面鲜亮地活着,至少表面是快乐的,她的理性告诉自己无法背叛丈夫,为此她选择抑制自我,她的性格决定她最终必然拒绝奥涅金,她的性格也决定了她悲剧的爱情。

(三)达吉雅娜与奥涅金错位的爱情

肖淑珍教授在她的文章里提到了“错位说”的观点:达吉雅娜和奥涅金的爱情之所以产生第一次的错位,是因为前者服从了情感,后者服从了理智;第二次错位是因为前者听从了理智,而后者听从了情感。他们错位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1]达吉雅娜爱的深切时,奥涅金向往自由,不愿束缚,奥涅金爱的真实时,达吉雅娜已为人妇,现实已经不允许。他们的性格、家庭背景注定心理是不一样的。中规中矩的少女和“多余人”的自由少年,心智发展的不同,爱情观的不同,注定只是一场悲剧。

二、海黛的悲剧

(一)“自然之子”

拜伦的《唐璜》从总体来看,是一部讽刺诗,拜伦的个人经历让他对女性并无好感,所以在拜伦的笔下,伊涅兹伪善、茱莉亚轻浮淫荡、苏丹王妃古尔佩霞道貌岸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软弱无能等等。而海黛却是例外:拜伦笔下的海黛,美丽善良、真诚炽热、纯洁无暇、敢于反抗父权、追求自由、追求爱情。海黛长期居住在孤岛,很少与外界有接触,在那片小天地里,她快乐的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她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过于单纯地生活,所以当生活里稍微出现一些波澜时,她就犹如经历大风大浪,她是单纯但极易受伤害的一个女孩。

(二)海黛“固守纯真”的悲剧性

提起海黛,大多数人想到的一定是“纯真”,这的确是海黛最大的特点,但是造成她悲剧的最大性格却是固守:海黛的固守轻易不会显现,她有着丝绒般的睫毛、娇羞的脸庞,“当目光从那乌黑亮丽的边缘整个显现出来,即使飞快的箭也没有这般力量,它好像是蜷曲的蛇突然伸直,把它的毒猛地向敌人射掷。”她总是喜怒不形于色,她骨子里只是被驯服了的狮子。唐璜确实是深爱着海黛,可也就是这份爱葬送了海黛,唐璜被海黛父亲卖为奴隶,海黛心里充满愧疚,她觉得不可以辜负唐璜的爱,当两人永远天各一方时,她也就选择死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爱情方面,海黛是幸运的,唐璜是一个极度向往自由的人,拜伦说过:“我宁可孤立,也不愿拿我的自由思想与王位作交换。”[2]唐璜为了海黛,至少放弃过一段时间的自由囚居在孤岛上,包括最后被海黛父亲卖为奴隶,这对唐璜来说,也是极大的牺牲。但是海黛的悲剧在于她的固守的性格,固执不变,极易容易陷入思维误区。

三、现实中嬗变与固守的矛盾

达吉雅娜选择嬗变,但她的改变是不彻底的,她的改变只是掩饰内心的惶恐不安,这种改变是自欺欺人的,面对奥涅金的追求,达吉雅娜内心深处爱情依旧存在,却固守道德的传统观念,不敢越雷池半步。说起达吉雅娜总会让人联想起安娜·卡列尼娜,在追求爱情方面,安娜确实更勇敢,“但是时候到了,我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么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3]安娜和达吉雅娜一样,内心都经历过激烈的挣扎,可是安娜还是要比达吉雅娜勇敢,可安娜女性解放的仍不彻底,如此说来,最彻底的莫过于简·爱,一个在经济、思想、人格方面完全独立的女性,只有她的爱情是圆满的,所以达吉雅娜嬗变的悲剧在于其不彻底性。

海黛选择固守自我,为了爱情而牺牲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伟大的,但却总是以悲剧结尾。鲁迅的笔下的子君会高喊:“我是我自己的!”在和涓生的感情中,她是坚守的,“当我们和家庭奋斗,一定要为爱情牺牲一切的时候是何等气概,而今总算都得了胜利而胜利以后原来依旧是苦的多乐的少,而且可希冀的事情更少了。”子君对涓生的爱情的坚守是不理智的,盲目的被情感冲昏了头脑,激情过后的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又或者林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骨子里及其自尊和高傲,性格敏感,孤僻柔弱。她不像宝钗那样会迎合别人,倔强的使小性子,所以当得知宝玉和宝钗结婚时,才会“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然堅守自我本质并无过错,可当坚守转化为倔强时,一根筋的性格也只能以悲剧收尾。

达吉雅娜和海黛的爱情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社会为女性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任何违反了世俗的行为都会被扼杀,那时候的女性是没有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力的,所以达吉雅娜和海黛才会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达吉雅娜和海黛所崇尚和追求的理想只能昙花一现,她们纯洁又美丽的爱情最终难免以悲剧告终。在那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不管是改变还是不改变,都注定是悲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达吉雅娜这个“我可爱的女幻想家”和海黛“倔强的自然之子”的爱情故事都以悲剧结尾。她们两个形象也是17世纪世界女性的代表,一个纯真善良、超凡脱俗、落落大方、知书达理;一个美丽善良、真诚炽热、纯洁无暇、敢于反抗父权、追求自由、追求爱情。在固守和嬗变的矛盾中,固守或者嬗变本身并没有悲剧性,根源在于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参考文献:

[1]肖淑芬.关于达吉雅娜的女性主义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23(1):21.

[2]曹翠霞,王栋.真爱的追求,自由的寄托[J].文学艺术,2013,127:143.

[3]李洪源,蒋理.纯粹之爱——试论庐隐小说的爱情观念及其成因[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97.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嬗变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嬗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金粉世家》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