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周工作4天制”,公众为何不领情

2018-08-28

协商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冷漠劳动者民众

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建议:从203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上班4天、休息3天的制度。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建议经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虽赞成者大有人在,但反对声也不绝于耳。

推行“每周工作4天制”,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拉动旅游等服务业,激活内需,促进社会经济深入持久发展,可谓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按理说社会不应该有反对的声音。

但公众对此纷纷指责步子迈得太快,认为其“毫无现实意义”。究其原因,对大多数基层劳动者而言,别说“每周休息3天”,就是每周休息2天,甚至休息1天,也很难成为现实。故对这美好建议,公众冷漠视之,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夯实现有的路基,方能快步向前。要激发公众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将普通劳动者休假权益落实到位,从而取信于民。

与此同时,国家还需从顶层设计入手,逐步提升劳动者收入,从而有效地化解普通劳动者对未来的焦虑,切实改变普通劳动者“不愿休假、不敢休息”的现状,为稳步推行“每周工作4天制”创造有利条件。

公众对“每周休息3天”表现出的“不领情”,其实并不是真的就不想“每周休息3天”,而是因为现有的休假制度还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担忧其不过是少数人“合理合法”享有的特权,而自己则无缘享受。

“每周休息3天”,虽公众表面冷漠,但其内心急切期盼。要切实改变此“外冷内热”现状,让好建议惠及全体民众,还需政府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有力措施,夯实经济社会基础,扫清制约民众休息权落实之障碍,让公众也能满怀期待迈步新时代。

猜你喜欢

冷漠劳动者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劳动者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突然之间
东霞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回答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