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金融风险,根本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省政协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

2018-08-28杨佩雷耀勇李渊源

协商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实体融资

┃杨佩 雷耀勇 李渊源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高度,再次强调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

“党委有号召,政协要有行动;党委有要求,政协要抓落实。”7月4日,省政协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为我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把脉开方”。

回归“初心”本源,促进金融机构“脱虚向实”

近年来,我省金融部门通过银企密切合作,加大对制造业先进企业的融资培育力度,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大力推动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喜人成绩。截至2018年5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4591.8亿元,较年初增加83.5亿元。

然而,在我省各项新增贷款中,房地产业相关贷款比重高达40%。由此可见,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而未流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通过深入调研,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中原银行开封分行业务二部总经理齐瑞云专门提交了《关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的提案》,并被列入重点提案督办落实。

如何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时代背景下,这是一个严肃而又迫切的命题。为此,在协商座谈会前,省政协副主席钱国玉多次牵头相关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走进银行、企业、监管部门实地调研,仔细察看银行贷款、企业融资等相关资料,并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听取金融业务部门、企业负责人和监管部门的意见,梳理形成对策建议。

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维护金融安全,其根本目的是要让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由于融资方式和互联网的巨大冲击,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天平发生倾斜,引发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金融资本“脱实向虚”。

“金融机构‘脱实向虚’的实质,就是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或者企业活动金融化。”民建河南省委调研处处长陈颖颖提议,银行业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培育经济发展中的新产业、新动能、新力量,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大家还在调研中发现,高杠杆率使大量企业只能依靠“借新还旧”甚至“借新还息”维持经营,新增融资周转效率低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主任助理林宪振提出,要帮助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结构,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度。“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行动计划。”林宪振表示。

林宪振的发言,得到了省银监局副局长张春的点赞。他认为,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河南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领域资金支持,积极运用信贷、投行、租赁等手段,不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的配套金融服务。

座谈中,有委员提出,承兑汇票虽然使用方便,但成本高的痛点也让不少中小微企业叫苦不迭。省政协委员、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甫建议,要完善金融机构考核机制,增强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考核指标,限制承兑汇票在贷款拨付中的比例,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大家一致认为,要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就要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本源。

破解融资难,齐力构筑“负责任”的金融

手握1亿多元的订单,新野县新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老总王廷伟最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2008年起步的新新光电,是一家生产光学镜片的民营企业,成立以来发展势头良好。“一到旺季,原材料采购量猛增,占压企业很多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王廷伟感叹,作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太难。

当下,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既要面对融资难的矛盾,面临“等死”的困局,更要承受融资贵的压力,遭遇“找死”的风险。

“民营企业融资难,实质上反映的是在资源配置转变过程中,政府、银行、企业如何有机结合融入新的市场体系中的问题。”在省政协委员、河南瑞发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军看来,民营企业机制转换、政府政策支持和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共同发展与协调配合,是解决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陈军委员的观点得到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紫剑教授的认可。他认为,只有监管部门负责任监管、金融机构负责任创新、消费者负责任投资,才能共同构筑“负责任”的金融。

对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发展而言,良好的信用环境至关重要。中原银行行长王炯对此建议,引导和推动小微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构建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再担保体系为后盾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曹卫东也提出,要整合财政资金,建立政府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加快推动“两权”抵押配套机制和有关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设,从而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中小微客户克服惜贷问题。

委员们一致认为,要鼓励省内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等手段实现股权多元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在金融去杠杆和回归实体经济的背景下,产业链金融已成为有效衔接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和实体产业需求、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在书面发言中建议,筛选、确定重点发展客户,明确产业链核心企业、中型客户目标客户名单,推广产业链业务及中型客户发展策略,对目标客户共同营销。

7月4日,省政协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

对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困难的企业,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也在书面发言中提议,要充分发挥债委会平台作用,通过债务重组、新增授信、再融资、展期、还款期限调整、下调价格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造血自救,避免“一刀切”式的抽贷、压贷、停贷。

筑牢“防火墙”,从源头加上“安全锁”

2017年,我省金融业增加值达2530.3亿元,是2010年的3.4倍,GDP占比也由3.2%提高到5.6%。虽然我省金融行业发展形势良好,但“影子银行”、违法违规、金融资本“脱实向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风险也在不同程度地体现,非法集资、融资担保、互联网金融等风险隐患同样不容忽视。

“防范金融风险,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加大去产能力度。”与会人员建议,地方政府要有节制地借贷,控制新增量,逐步化解存量。委员们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把金融监管的制度漏洞坚决补上,补齐监管短板。

今年6月以来,网贷平台频现兑付危机,风险持续发酵。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已经接近200家,其中已被公安部门立案调查的平台超过20家,月均问题平台数量创两年来新高。致公党省委专职副主委司富春提醒,要密切关注P2P、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平台等重点领域,以及各类民间投融资机构、金融交易场所等重点对象,扎实做好管理监控。

齐瑞云委员也提议,重点做好不良贷款、债券违约、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强化金融机构合规督导,提升风控能力与水平,切实从源头上防控各类经营风险。

今年以来,我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宣传+互联网”模式,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法律知识和金融常识的普及力度,不断提高群众识假防骗能力。委员们和提案承办单位代表一致认为,要防治并举,推动信息互通共享,通过更加深入的分析研判,实现防打结合、打早打小。

针对个别地方政府PPP项目规模已超出财政支出的上限,省政协委员、高达建设管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志刚建议,财政、发改部门严格控制项目规模,严格审查PPP项目。对此,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学东回应说,目前已修订出台《河南省财政厅PPP项目库入库指南》,进一步严格入库条件,完善入库流程,纠正PPP泛化滥用现象。下一步,将坚持疏堵结合,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方面,开好“前门”,稳步推进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类等专项债券发行试点,规范用好PPP模式和政府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堵好“后门”,摸清债务底数,实施全方位监控,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切实防范风险发生。

短短两个半小时的协商座谈会,共有16位同志踊跃发言。有交流有互动,有建议有答复,通过头脑风暴,实现了协商座谈会把脉问诊、助推发展的初衷。

“金融风险‘险在哪’?‘根在哪’?化解‘难在哪’?”对于会议成效,省政协主席刘伟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广大委员和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深入调研,发挥优势,协商建言,推动我省金融业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原更加出彩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实体融资
融资
融资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