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匕首,好过歌颂伪善
——卡拉瓦乔作品欣赏
2018-08-28编辑张敏
编辑_张敏
“他没有好死,就像他从未好活”——传记作家 巴格利翁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是意大利16世纪末17世纪初有着独特风格的画家。关于他,有太多定语可以形容:亵渎上帝的杀手;荤素不忌的杂交狂;易怒残暴的酗酒鬼;剑不离手,惹事生非的家伙……但同时他也被颂扬有博学浩瀚的神学知识,有虔诚的灵魂,永远站在贫穷的一方等。总之,他曾是罗马艺术圈的“焦点之王”。
美男子情结
卡拉瓦乔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无疑是那些充斥着暴力血腥的作品。但1593年之前的卡拉瓦乔还是个热爱艺术的年轻人,这个时期他作品中的阴暗面并不多,更多体现的是对年轻男孩的爱恋和对肉欲的追求。
作品:《鲁特琴演奏者》作者: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年代:1596尺寸:94 × 119 cm 布面油画收藏: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
作品:《音乐家们》作者: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年代:1597尺寸:92×118.5cm 布面油彩收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593年,卡拉瓦乔进入朱塞佩·切萨里的画室当助手,第二年他离开了切萨里,结识了画家普罗斯佩罗·奥尔西,已经在画坛上小有地位的奥尔西把卡拉瓦乔介绍给有影响力的收藏家,很快,卡拉瓦乔凭着自己的天分掌握了绘画技巧,在早期的作品中显现出他的才华,并得到了德尔·蒙泰主教(Cardinal del Monte)的赏识,成为红衣主教的座上客。此时的卡拉瓦乔风华正茂,宏图满志。
他为红衣主教绘制了一批带有性爱暗示的私密作品,比如《酒神巴库斯》、《音乐家们》、《鲁特琴演奏者》等,那个时候,卡拉瓦乔的作品中从没有女性出现,所有模特都是男孩:高挺的鼻子,大大的眼睛,并不突出的喉结,半裸的上身以及特定的光线,处处都显示出艺术家对模特由衷的爱。
卡拉瓦乔早期带有性爱暗示的作品,其中的自画像无不以年轻俊俏示人,毋庸置疑,卡拉瓦乔在德尔·蒙泰主教的庇护下过着安逸、轻松、放荡的生活,同时,作品也反映了卡拉瓦乔的自恋倾向,而这些正是他早期作品的特征。
暴力美学的顶峰
16世纪的罗马,反宗教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的创作。教会鼓励艺术的教育功能,提倡用视觉艺术来教育人民,神学家越来越推崇写实主义,摒弃矫饰主义。所以绘画艺术逐渐舍弃矫饰主义中的刻板和过分夸张的人物体态,趋于生活化,试图消除观者与画面本身的隔膜。
当时的红衣主教基里奥·达·法布里亚诺(Gilio da Fabriano)曾在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之后,提倡在绘画中描绘基督受难和殉道的场景,他认为不应该只用理想化的姿势去表达这些场景,而应该“诚实地反映四溅的鲜血,撕裂的皮肤和伤口以及惨败的面孔。”
16世纪后半期,为了纪念早期的宗教殉道者,殉难题材绘画逐渐流行,天主教改革者期望通过文字和图像来唤起民众对于早年屠杀中死难者的哀思,因而,含有暴力血腥元素的绘画拥有了更大的市场。
社会背景为卡拉瓦乔的创作提供了客观的有利条件,而他对画面光影的把握又将这种暴力气氛推向高峰。1600至1606年之间,卡拉瓦乔作品中的自画像常常是被割下头颅的歌利亚,或是圣施洗约翰的头颅,而涉及流血与杀戮的画作占到了卡拉瓦乔所有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一,他笔下的世界充斥着暴力。
作品:《圣马太蒙召》作者: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年代: 1600尺寸:323×343 cm 布面油画收藏:意大利罗马康塔列里礼拜堂陈列
作品:《圣马太殉难》作者: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年代:1600尺寸:323×343 cm 布面油画收藏:意大利罗马康塔列里礼拜堂陈列
作品:《圣施洗约翰的斩首》作者: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年代:1608尺寸:361×520cm 布面油画收藏:马耳他首府瓦莱塔的圣约翰双顶大教堂
一个罪犯
卡拉瓦乔是叛逆的。他放浪形骸,傲慢无礼。17世纪的收藏家朱利奥·马基尼曾在所著的《卡拉瓦乔传记》中记载:“卡拉瓦乔勤奋地学习,但常常因暴烈的性情到处惹是生非。”在圣路易·弗朗西斯教堂的肯塔瑞里礼拜堂绘制《圣马太殉难》和《圣马太蒙召》作品期间,他和他的助手就经常辱骂对手和模仿者,与人发生冲突对卡拉瓦乔来说是家常便饭。他经常挎着一把长剑,口头禅是“我要把你的肉割下来炼油。”
作品:《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作者: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年代:1610尺寸:94 ×125.4 cm收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卡拉瓦乔个人的“疯狂”和“堕落”伴随着他的成名逐渐加重。读他的传记,会思考他是不是在用外在的叛逆去掩盖对宗教的怀疑。他酗酒,嫖妓,打架,甚至杀人,且这些性情上的暴躁也反映在其作品中。他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意大利先驱画家们的反叛和对传统绘画的挑战,他的作品不再有叙述性,而是将画面定格在一个事件的某一个瞬间,他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全部情绪用这一个瞬间来作以解释。他用野蛮、粗放、赤裸取代作品中的高雅、神圣和虔诚。
《圣母之死》用妓女做圣母的模特;《胜利的爱神》将原本应该是小男孩的爱神用青年男孩子表示;《作弊者》等表现底层社会的阴暗……类似不被世俗和教会允许的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卡拉瓦乔在艺术史上的独创性,来源于他的奔放气质,而他的狂放不羁与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从14岁开始,便在流浪、漂泊、争吵和决斗中放荡生活。关于他最早的记载,就是他惹是生非的犯罪记录,记录显示,他因为携带非法武器被捕,因一位名叫莱娜的妓女和他人斗殴,和房东发生争执将房东窗户击碎等等……他实在是一个危险人物。
无声死去
1606年,卡拉瓦乔因为女人与一名剑客马索尼(Tomassoni)发生了矛盾,并在一次争吵中将其致死,在缺席审判中,卡拉瓦乔被判斩首。但在这之前一天,他已经逃亡到了那不勒斯。
因为杀了人,自己的灵魂行将就木,所以此时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气息,他渴望赎罪,也渴望得到主教的宽恕与特赦。在那不勒斯,他创作了人生中最大尺幅的一幅画《圣施洗约翰的斩首》。
终于,在1609年,罗马传来消息,教皇宽恕了卡拉瓦乔的罪行,为了报答教皇,卡拉瓦乔画了《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在这幅作品中,他将歌利亚的头颅画成了自己的样子,画中年轻的大卫以怪异的神情注视着巨人的头颅,而大卫的形象正是年少时的卡拉瓦乔的脸庞!这是一幅与众不同的自画像,先前卡拉瓦乔作品中的歌利亚虽是自己,但行凶的都是他人,而在这幅画中,行凶的人却是卡拉瓦乔自己。大卫手中的剑上刻着“谦卑征服高傲”的字句,这是一场发生在卡瓦拉乔心中的战斗,交战双方就是画中人物 :虔诚勇敢的“大卫”卡瓦拉乔和罪犯“歌利亚”卡瓦拉乔。
作品:《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作者: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年代:1610尺寸:125 × 101 cm 布面油画收藏:意大利罗马博盖斯美术馆
1610年7月初,卡拉瓦乔拿着他的赎罪作品登上了开往罗马的船。但船在罗马西海岸的小海港帕洛(Palo)停下了。在这里,当地的警卫队错把他当成本地逃犯将他投进监狱,当他想尽办法出来的时候,船已经载着他的作品《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离开了海港。
他拼命奔跑,希望能在下一个港口赶上船,但是在烈日和饥饿下,虚脱倒在了沙滩上,他被送到了当地修道院的医院。1610年7月18日,高烧、昏迷、无助、痛苦的卡拉瓦乔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记载,临死时他拒绝亲吻十字架,而是拼命握住自己那把刻有“没有希望,就无需恐惧”的匕首。
卡拉瓦乔的一生短暂却又辉煌,他将毫无美化和掩饰的自我形象运用到画作中,是记录,也是人生痛苦的写照;他反叛放荡,用暴力挑战审美的“禁区”;他将写实技巧融合在独创的光影效果之中,将画面气氛推向高潮和顶峰;他影响了17世纪诸如伦勃朗、鲁本斯等诸多大师。
他是个十足的暴徒,却也是让人观之动容的圣徒。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齐彬:《析卡拉瓦乔作品中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