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债
2018-08-28曹晓波
眼下正是农历六月,三伏占了两伏,大暑也在其中。一个字:“热”。老杭州人说“六月债,还得快”,形容的就是对这一时段欠下“债务”的态度。当然,在一把破芭蕉扇就能度夏的昔日,热不可耐是肯定的,但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就有一点调侃的意思,是一种夸张的手法。
《金瓶梅》第二十四回,说的是正月十五闹元宵,西门庆在大宅中摆下盛宴,妻妾一桌,狐朋同贺。此时,最忙的要数下人,众小厮个个奔进打出,吆喝声起,伺候即至。不过,有一个叫宋薏莲的丫鬟,却“写意”得很,稳稳地坐在一张椅子上,口里嗑着瓜子儿。
宋薏莲是管家来旺儿的媳妇,本也是一个做粗活的下人,仗着有几分姿色,被西门庆吃过几回“豆腐”,也就沾了一点主子的气味了。只听席上一声呼唤要酒,宋薏莲就应声虫一般地叫道:“来安儿,画童儿,上面要热酒,快趱酒上来——贼囚根子,一个也没有在这里伺候。”
其实,说这话的当口,这些小厮儿也都老老实实地在廊下听候。西门庆一听就不高兴了,赶着画童儿上去斟酒,臭骂了一顿。
画童儿下来就和宋薏莲计较开了,他指了一地的瓜子壳说:“这地上干干净净的,嫂子(指宋薏莲)嗑下恁一地的瓜子皮,爹(指西门庆)看见又骂了。”
宋薏莲道:“贼囚根子,‘六月债儿热,还的快就是。’甚么打紧,便当你不扫,丢着,另叫一个小厮扫,等他(西门庆)问我,(我)只说得一声(你不愿意扫)。”吓得画童儿赶紧拿笤帚扫了。
明仇英画作《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的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
读者必然明白,当时是正月十五,这“六月债儿热”只不过是个比喻,因为宋薏莲的搬弄是非,画童儿的冤冤相报,相衔得快,真的像是怕接下后烫坏了手,又扔了回去。这其中既有调侃的成分,也有恶语刻薄的显示。“六月债儿热,还的快就是”应该就是老杭州人说“六月债,还得快”的源头。
当然,此话用“六月”为由,其中的一层意思就是:凡事要趁热出手,不能掖着捂着,看它质变。这“债”,不仅仅是指“语言”的唇枪舌剑,譬如画童儿对宋薏莲的反诘,还包括人情的往来,以及欠下(或领受)了别人的“一切”的回报。
这一个“还得快”,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是快得连屁都还没有透出裤子的。所以,老杭州人说这一句,大多也是指语言的反唇相讥。“喔唷,你倒是‘六月债,还得快’唻”,您听,在老杭州人的口角之中,常常会“喷”出这种话来的。
类似这一种方言俚语,您要是用心,是会在宋明话本找到它们的原型,这在其他方言中,极少见的。难怪有人说《金瓶梅》是江南人写的,也有认定是萧绍人在北方为官为吏时写下的。而杭州话的根子,正是萧绍方言。
其实,要是您对杭州话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也就明白,清初之前,整一个官话体系,就是对南宋的承袭。而南宋官话,在杭州酝酿而成,所以,以口语入书的明话本,势必有杭州话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