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8-27张蓉霞徐继承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中学教育培养方法

张蓉霞 徐继承

摘 要: 当今世界教育领域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就中学历史而言,应顺应时代发展,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从教师、课程等方面着手,注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素养的培养,使其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 中学教育 历史核心素养 培养方法

为顺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向,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当今世界教育领域注重推进以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随着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我国正在强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所以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2014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我们开始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对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部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注重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将改革的核心任务定为大力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针对历史这门课程的特征,可以认识到,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較为稳定的、必需的、具有该学科特性的重要能力,其可以体现出历史学习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时空观念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和历史价值观素养。历史核心素养培养需要让学生深度融入课堂,使其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我们首先应当对其内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中。

(一)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是指对具体历史对象与特定时间、空间之间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一种观念,通过历史纪年、历史顺序、时间轴、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展现出来。历史的发生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的,这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最特殊的一点。学生只有认识了历史事件所处的时空,才能更好地将各事件联系起来。时空观念素养要求学生做到:一是了解基本的时间、空间表达方式并理解其意义,在叙述一些事件时能够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学会划分历史阶段并可以识读历史地图、记忆一定的历史大事年表,理解时空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意义;二是梳理各个时间段的历史事件,充分把握其发生的地区和时间,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对长时段的历史事件进行概括叙述,正确看待历史的变化;三是理解特定时空下历史事件产生和发展的意义,对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在特定的背景中认识历史。

历史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素养便是时空观念素养,它是认识历史的基础,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二)史料实证素养

研究历史必须依据一定的史料,史料实证是指阅读辨析史料,并通过可信度高的史料还原历史的方法,通过对史料进行分类、辨析、整理、运用、论证等方式加以呈现。学生应当学会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并且能够透过一定的史料加以论证。史料实证素养就要求学生做到:一是了解历史材料的各种类型及其来源,在回答历史问题时,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并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二是自主查找和收集材料,判断其准确性,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三是在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材料检验自己提出的观点,并进行推理论证;四是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合理地解读史料、利用史料。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史料实证素养,其对进一步研究历史,进行历史理解和解释至关重要。

(三)历史理解素养

历史理解是指在理解事件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感取向和理解认识,引导学生从当时人的角度看待历史,深入研究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对我们处理现实问题的启示等。历史理解素养就要求学生做到:一是能够理解历史课本及课堂上所提及事件的含义,并总结其内容、意义;二是在对史料的解读过程中,能够充分想象、感悟实际情况,从当事人的角度认识具体的历史事实,并进行合理理解;三是能够理解真实历史与材料叙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自己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对其意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运用于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四是认识到历史演进的规律。由此让学生形成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历史理解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形成历史解释素养和历史价值观素养。

(四)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是指在解读史料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和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解读史料、梳理线索、探求因果、分析发展、说明影响等形式体现出来。要求学生一方面能够客观地表述历史,另一方面能正确分析历史问题,使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历史解释素养要求学生做到:一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认识历史,能够选择和运用相关材料和历史表达方式,对历史做出自己的解释;二是陈述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联系,全面客观地诠释历史,将事件叙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三是能够史论结合,准确评判各类历史观点。由此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历史解释可以对历史知识、能力及方法的把握程度进行检测,学生具备了该素养就可以用自己的观点阐释历史。

(五)历史价值观素养

历史价值观是指在判断和追寻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它是学习和认识历史应该具备的人文情怀,其中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全球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等。历史给予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机会,使其学会用开阔的视野客观地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历史价值观素养要求学生做到:一是了解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表现出对中国与世界各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可和感悟,明白学习历史的积极意义,体会价值观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分析历史上的各种人和事,从中学习利于自身成长的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将学习经验与个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三是认识到历史的特点,学会反思历史,全面地分析历史与社会现实问题。

历史价值观素养是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态度等,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在理解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之后,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实践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呢?这一问题需要我们落到实处,应当在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核心素养的内涵、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进而不断总结、归纳方法。

二、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教育是培养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从教师及课程两方面着手。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历史教师的责任是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能力,未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潮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重点。教师要在不停丰富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拓展能力,积累历史教学经验,并在工作中形成极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只有提升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融入历史,对其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适当减少课本知识的讲解,增加材料的阅读,提供相关的史料。以此不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一步凸显和发挥历史学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特点。在减少教师讲解的同时,还要增加学生的训练,为其提供各类习题,督促学生再学习,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教师还要在授课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方法,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可适当运用开放性问题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在课堂中要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以便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创新,为其树立信心,不断培养其历史价值观素养。五大核心素养相互交织,融会贯通,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深刻体会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从五大核心素养入手,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不仅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而且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客观地看待历史。同时也要认真反省教学,怎样更好地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中,在学生学到一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和课后反思,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历史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应用于历史教育的资源越来越多。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开发利用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入手。

历史课程资源种类多样,不仅包括基本的教材,还包括大量的历史文物、古代遗迹、各类相关的影视资料等。我们应当对其充分、合理地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授课时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极具差异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有特别的历史体验和感悟,这都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依据当前的历史教学形势,大部分同学还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更接受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这就更要求教师运用刺激性较强的课程资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历史的传承作用,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保留历史性建筑物、播放《百家讲坛》、《世界历史》等节目,将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而且提高全民的史学素养。

三、结语

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提高了历史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且要注重学科能力的提高。更应强调的是,历史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一方面牢固掌握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将历史知识融入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老师引导学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生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具有放眼世界的胸怀。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核心素养将使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陈超.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

[2]邱俊香.從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看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3]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

[4]闫利云,王爱平.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2).

[5]黄牧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J].历史教学,2016(11).

本文受山西省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生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创立与中学教育对接的问题研究》(晋教研函[2014]4)与山西师范大学教学优质课程《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2016YZKC-04)的共同资助。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中学教育培养方法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