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2018-08-27桑红梅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改小学

摘 要:新课改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要求,对于改善和缓解近几十年来的完全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理想和现实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并不乐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第八次课程改革(即当前所谓新课改)从2002年在全国开始试点到2012年在全国最后一批省、市、自治区推广完成,历时十年,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它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要求,对于改善和缓解近几十年来的完全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此次新课改必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也将被载入史册。

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小学体育成绩并不会被纳入到小升初的成绩中,从而导致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整个社会舆论,对于小学体育的重视普遍不够。加上中国客观存在的两大经济差距: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影响所致,使得中国的广大农村和落后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受到很大影响,而小学体育教学更是重灾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学体育。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经历以及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发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新瓶装旧酒”现象依然存在

尽管新课改从提出来到推广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以最后推行课改的甘肃等省为时间节点,也已经过去了5年多,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当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学依然处于新课改开展前的状态。教师依然会采用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确实也能学到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身体也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锻炼,但是,这样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身体发展需求了。换言之,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饮食习惯,当代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跟三十年前的同年龄段小学生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变化,连相当部分家长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们经常会发出类似的感慨,如“现代的孩子长得真是快呀,脑子也比我们那个时候聪明”。显然,传统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了。而在我们的相当部分小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唯一不同的是将旧内容装进了“新课改”这个新瓶子力,但是“新瓶装旧酒”明显已经不合时宜了。

二、依然存在小学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

我们总是在强调“身体是革命的资本”,但是由于身体不会时常给我们找麻烦,因此也就偏偏可能忽视了身体的重要性。根据笔者的调研和访问发现,部分小学内的体育课,尤其是高年级的体育课在某种意义上是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的。其中的原因,有小学体育教师个人懒惰的因素,也有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要课现象存在,还有学校排双课的情况(特殊时期如上级来检查上体育课,平时就上语数外等课)等。总之,小学体育课在某些地方算是个香饽饽,除了体育老师本身主动或者被动不热爱以外,其他学科教师都在有意无意地占用着。同时,学生对于体育课的需求量却是与日俱增,豆芽菜、小胖墩在当前的小学中都是很常见的。这是是受当前整个国家内部对于教育的倍加重视的影响,加上在计划生育影响之下,个体家庭内部孩子数量锐减导致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质”,而在传统观念中,学生是否受到较好的教育,往往要看其文化课成绩,这也在某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的开展。

三、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按照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体育课的内容其实还是比较丰富的,它的目标体系就涵盖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并对体育器材、场地均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学校的体育设施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客观上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主观上学校资金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导致体育器材依然不完备,局部也会出现有些器材数量过多,而有些基本上没有等现象。这就要求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加大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最起码要从时间上保障该课程的正常开展,并配备完善的、足够的器材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满足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需要。当然,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挖掘和整合出新的能过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的不需要体育器材辅助的项目,也是需要大力支持和提倡的,因為这也能在客观上降低学生对于体育器材的依赖度,进而从客观上也能解决当前体育设施不足的部分问题,最终也能从某种程度上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

总之,我们必须得认识到的是:无论是哪国、哪个政党的政策,其从指定到落实必然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和效果差的,即安全按照政策来执行,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或者障碍的话,执行结果自然是百分之百,但是问题就在于政策的具体落实是有人来运作和实践的,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大不确定性的因素,无论从对于政策的认识到落实,还是监控都受到个人能力所限,另外,相当部分政策的执行还需要看到地方大环境,尤其是地方政策、财政的支持力度。总之,新课改想要地域辽阔、人口民族众多的中国实现完全的“齐头并进”几乎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便是深刻准确领会新课改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自己能力范围内排除一切能够排除的不利因素和障碍,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才有可能能促进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进而树立学科自信,体现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花.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07期.

[2]朱小力.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5期.

[3]胡滨鸿.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18年29期。

[4]潘顺兵.基于创新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6年10期.

[5]王明明.新课标视角下天津市和平区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天津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5月.

[6]曾国平.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新课程(中),2017年10期.

作者简介:桑红梅,甘肃省卓尼县藏族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新课改小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