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有效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8-08-27马海生

报刊荟萃(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育人

摘 要:小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启蒙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为此,文章对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在明确小学开展德育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展需要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

一、加强德育工作团队的建设落实全员育人

德育工作全员育人的内涵就是指校园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落实全员育人核心就是全体加强學校德育团队的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效果。

(一)规范德育工作的层级管理,强化育人实效

在工作中,学校应建立学校领导、级组长、总辅导员、各班主任、科任老师组成的德育队伍,树立全体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学校通过不断完善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引导教职工将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提高教职工自身素质,创造一个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二)提升核心德育团队工作的时效性

学校德育核心力量是班主任。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引导班主任开展切实有效的班队活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学校更应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少先队组织建设是学校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队员们全面参与活动,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少先队利用各种渠道,对学生在校内外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排查、监控,并及时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治能力。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生行为习惯细则,做到制度育人

教育部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为重点。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学校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形成全体师生共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做到制度育人。

(一)关注细节,规范行为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工作中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的行为细则,使每一项要求落细落实,真正落实德育工作的规范化、时效化。如《中小学守则》中提出: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产。根据实践可细化为:每天按时认真打扫课室,做好保洁区的保洁工作;保持教室地面及保洁区地面整洁。桌椅摆放整齐,横看成排,竖看成行,桌面物品摆放整齐;垃圾按要求分类并及时清理,学生抽屉内无垃圾纸屑杂物。黑板无乱写现象,讲台保持干净、整洁;窗帘根据需要束放有序;放学后要及时关灯和电风扇,关好门窗。不带零食进校,爱护公物及花草树木,不乱扔、乱吐、乱涂。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体化、精细化。通过德育量化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到制度育人。

(二)落实到位,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在“持之以恒”。习惯养成教育是系统的工程,不能期待一人一事、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因此“良好习惯养成”这项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的互相联动、齐抓共管:教导处负责统筹规划,抓好检查、监督和整改;年级组长抓好本年级各项细则的落实;班主任、任课教师则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利用课程内容对学生实施课程育人

教育部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低年段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开展和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教育。

在数学课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教学几到几内容的时候,有一道题是小朋友上车排队的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指出谁是第几个。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上车的时候要做到文明排队,并养成给老人让座的良好习惯。部编语文二年级《画杨桃》等这类文章都是以童话等形式展现的,语言生动有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诵、演课本剧的形式感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层,为此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具体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部编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二年级《讲文明、守规则》课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是在读书阅览室里有两位同学在课室高声说话;另一幅图是同学们在安静地看书。教师提问学生喜欢哪幅图,为什么?在公共场所我们该怎样做?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确一种行为导行目标,实现自我教育。

四、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做到协同育人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力量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学生。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教育形式,探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形成学校的德育教育合力,形成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度、优秀家长学习制等,为“第一教育”护航。新时期家长以委员会为载体,办好家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参与学校管理,在学校内部广泛地开展组织家长听课和评学风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家长从中收获更多教育的内容。学校定期开好家长会,搞好家长开发日活动,发放家庭教育资料,认真对待家长的来信来访,围绕“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培养孩子独立、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等方面进行共同研究讨论,吸引家长及社会的帮助、支持与关注,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动活动育人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曾说“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德育实践活动是品德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人格内外交流的基础。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

(一)社会实践活动中育人

教育部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学校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二)班队会活动中育人

把握实际利用各种有意义的节日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从而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将道德思想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可以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父母,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在教师节,学生可以为教师制作一个装满自己心意的贺卡,为老师编辑一条温馨的短信;在助残日,学生可以将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献给特殊学校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德育教育的成效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深远。为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小学阶段课程安排,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德育教育形式,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

[2]崔文文,张慧.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12.

[3]潘来宽,刘虹谷.微博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新思路[J].新课程·小学,2014(2).

[4]马海生.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细节管理[N].德育报,2018(2).

作者简介:马海生,广州市黄埔区茅岗小学。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